Jacob(右)與小區志愿者 徐昊宇 攝
記者 鄭瑩瑩
“前一陣,我的家人和朋友們給我發視頻,問我,‘你逃過打架事件了嗎?聽說因為物資短缺,上海人人都在商店里打架。’我說,那是假消息。我半小時前剛從一家超市出來,店里幾乎沒人,那正好是在封控前。”正在上海的荷蘭人Jacob von Bisterfeld18日接受
記者線上采訪時如是說。
Jacob在社區做志愿者 陸一帆 攝
“問題是,國外媒體對中國的報道都很消極,正面消息沒人看,負面消息賣得好。” Jacob說。
Jacob出生于荷蘭,幼時舉家搬到新西蘭惠靈頓。他來中國30年了,目前住在上海松江區的一個小區里。
Jacob與小區志愿者們 徐昊宇 攝
封控以來,他在小區里做了大概三個星期的志愿者了,運送物資、消殺等等。早期忙的時候,他說連廁所都沒時間去。
以前在新西蘭,Jacob也經常當志愿者,在他看來,做志愿者是與人交往、融入團體的絕佳方式。他說,“當上海的小區開始封控的時候,我就在想,我們小區應該需要人來收集垃圾、運送物資,我與其在電腦前發呆,不如做點有用的事情。”
Jacob在給物品消毒 徐昊宇 攝
雖然這個大概有2500人的小區里就Jacob一個外國人,但并不妨礙他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跟居民講防范區管控措施:“你好,我們有一個新的卡(通行證),用這個卡,你可以去外面,一個人可以去,一天一次。”
Jacob說最近一段時間,通過做志愿者,他認識了很多小區居民,“以前我并沒有真正認識周邊的居民,他們朝我笑笑,點點頭,但我并不知道他們是誰。現在,我跟大家都熟了,至少跟其中三四十名很熟。”
Jacob(左)與小區志愿者 徐昊宇 攝
平日里,Jacob在上海當教師,當下因為疫情,他的課停了,他說自己處于“退休狀態”。一旦一切恢復,他說自己將重新開始。
有空的時候,他會寫文章,大多數是有關于中國。“我真的覺得中國作出的努力沒有得到世界足夠的認可,我試圖做點事情,讓更多外國人了解中國目前的情況,盡管我知道我只是大機器里的一個小小齒輪。”他說。
Jacob在給物品消毒 徐昊宇 攝
當有朋友問Jacob,“你已經3年沒回家(新西蘭)了,是不是感覺很糟糕?”他說,這其實并不成為一個問題,因為他跟家人可以視頻電話,而且他真的挺喜歡待在中國。
Jacob給自己取了個中文名字,叫羅江強。他說自己會一直在中國待下去,他喜歡中國悠久的歷史,兵馬俑、莫高窟、龍門石窟、三星堆遺址……這些打小就讓他很癡迷。
他還記得,12歲那年,他在南半球(惠靈頓)的中文電臺里聽到一首中國歌。采訪的末尾,他在電話那頭中哼出了它的旋律。(完)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