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4日,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NICU)收住近2月的腦出血患者“無名氏”終于與家人重逢。
“無名氏”于2021年12月16日凌晨因昏迷被送至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急診科,顱腦CT提示左側基底節區出血并破入腦室系統,生命垂危。神經外科張建鋒主治醫師迅速為他行“雙側腦室鉆孔外引流術”,術后情況穩定,但患者始終說不出來家人的聯系方式,只能一直念叨著“謝謝”和“回家”。在醫護人員的悉心照顧和公安局的全力幫助下,“無名氏”回家的愿望實現了。
2月14日,“無名氏”的哥哥終于與失聯近兩月的弟弟相見。
“我想家了。”這是他新年的愿望
“我想家了。”大年初一,在護士的攙扶下他術后第一次下床行走,他久久望著窗外盛開的木棉花,終于憋出了這句話。
他說他姓余,但說不出是哪里人,也說不出家人的名字。
“無名氏”在護士的攙扶下下床行走
男子凌晨在路邊突發昏迷,“以最快的速度搶救!”
“一位身份不明,年齡不明,既往病史不明,考慮腦出血的男病人馬上送過去……”2021年12月16日凌晨2點,一陣急促的電話聲驟然響起。
“無名氏”就是這位身份不明的男病人,他在路上突然昏倒,被路人撥打120送到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急診科搶救。
回憶起剛接診的時候,急診科李平主治醫師表示患者多次嘔出咖啡色的嘔吐物,體格檢查時發現血壓高達193/119mmHg。急診查顱腦CT提示左側基底節區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李平主治醫師迅速為他進行經口氣管插管、導尿、補液、控制血壓等對癥支持治療。“無名氏”情況危急,必須盡快進行手術搶救,但由于無法確認身份信息,缺少家屬簽字。
“以最快的速度搶救!”接到值班醫生報告后,潘清川副院長第一時間指令開通綠色通道搶救并趕赴現場,“無名氏”被緊急收住到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NICU)。
情況危急!多科室緊密配合爭分奪秒完成手術
“他深度昏迷,不能配合查體,雙側瞳孔不等大,對光反射均消失。” 神經外科張建鋒主治醫師和鄧榆姝副護士長回憶道。
神經醫學中心兼神經外科主任陳陸馗仔細檢查,指出患者左側基底節區出血破入腦室系統,腦室擴張,隨時有生命危險,必須爭分奪秒進行“雙側腦室鉆孔外引流術”,充分引流腦室內積血。醫護人員迅速為他做好備皮、氣管插管、腦室鉆孔引流、心電監護、胃腸減壓等術前準備。
在麻醉科主任寧雪等醫護人員的緊密配合下,神經外科張建鋒主治醫師成功為“無名氏”完成手術,術程順利,術后復查頭顱CT提示積血清除干凈,患者生命體征逐漸穩定。
醫護人員自愿輪流照顧患者近兩月,回家愿望終成真
經過在神經外科重癥監護病房近一月的護理,“無名氏”意識逐漸清醒,他告訴大家他姓余,但由于腦出血后遺癥,他始終說不出他來自哪,而且身體右側偏癱,不能行走。
由于找不到家屬,住院期間神經外科重癥監護病房的醫護人員自愿輪流為他清理大小便、抹身、更換衣被,為他提供一日三餐、生活品、營養品,幫他進行肢體功能訓練。“我們每天早上6點半和18點會為他擦身,知道他沒有家屬照顧,我們的護士早上上班會給他帶一點牛奶、豆漿或者稀飯,定時提供三餐。”鄧榆姝副護士長稱,“只要護士有時間,就會幫助他做上下肢體康復運動。能下床之后,每天上午下午都會扶著他下床試著走路,還會鼓勵他努力試著自己走。”
張建鋒主治醫師檢查患者情況
護士幫助他做肢體康復運動
春節無名氏在護士的攙扶下下地行走
春節這個闔家團聚的節日也是廣州最冷的天氣,這天患者在護士溫暖的攙扶下第一次下床行走。這時患者雖然已神志清醒,肢體功能恢復良好,已基本康復達到出院標準,但他始終想不起來家人的聯系方式。
“護士們拿來了一張大地圖,從南到北地指著不同的城市,當指到湖北湖南的時候,他點頭了!”鄧榆姝副護士長介紹,患者雖然回應模糊,為了要搞清楚具體地點又用了很多時間,但這個方法鼓舞了大家。護士們用同樣的方法,搞清楚了他姓余,以及大概的名字讀音。終于,在公安部門的全力幫助下,找到了“無名氏”在湖北天門市的哥哥余大哥。
2月14日,“無名氏”哥哥從湖北連夜坐了10多個小時大巴趕來廣州,與失聯近兩月的弟弟相見。哥哥用手為弟弟擦去眼淚的同時,還遞上了一張弟弟的臨時身份證。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