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菊黃蟹肥,武漢鄉村一派豐收景象。9月23日,農歷秋分,將迎來第四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今年我市將首次在東西湖區慈惠街舉辦豐收節專場活動和啟動儀式。豐收節前后,全市各新城區及青山區將設分會場,持續開展市民下鄉、文藝展演、農事體驗、豐收集市等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起步之年。今年豐收節的主題是:“慶豐收、感黨恩”,我市將通過豐富、新穎的活動,展現產業興旺、生態優美、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豐收場景,營造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濃厚氛圍,匯聚全社會投身鄉村振興的時代潮流。
喜慶:
打造市民共同節日
培育各區特色活動
豐收節,不僅是全市230萬鄉村人口的節日,也是千萬武漢市民的共同節日。
據組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豐收節慶祝活動將全面展示科技強農新成果、產業發展新成就、鄉村振興新面貌。除主場活動外,相關部門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組織開展文化研學、產品促銷、民俗節慶、農民賽事等活動,引導各新城區重點培育1項特色鮮明、內涵豐富、貼近農民生產生活的節慶活動,通過深入挖掘悠久厚重的農耕文明,保護豐收節俗多樣性,吸引更多城鄉居民參與鄉村旅游、農事體驗,構建豐收節公共文化空間,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翻開各區豐收節期間的活動菜單,內容豐富多彩,初具地域特色:
蔡甸區是蓮藕之鄉,劃船賞荷、采蓮挖藕成為市民必去之所,剝蓮蓬比賽趣味橫生,“全藕宴”引人垂涎;新洲區文脈綿延,問津書院遠近聞名,三店街非遺文化讓市民眼前一亮;黃陂區木蘭系列景區好戲連臺,自然風光與游樂活動相得益彰,成為名副其實的“武漢后花園”;東西湖區移民文化深厚,很多湖泊山崗、防汛堤段變身鄉游景點,凸顯湖鄉巨變和拓荒精神;江夏區農運會喜慶舉行,鄉村運動品種豐富,別具特色;經開區(漢南區)生態良好,綠色農產品通過視頻直播遠銷全國;青山區“建設蘿卜”傳承數百年,借助現代農業科技,正在開啟品牌復興之路。
增收:
跨地域聯動
產銷對接促消費幫扶
本次豐收節,農業農村部組織長江經濟帶11省市聯動慶豐收,在促進產銷對接、打造農業品牌、活躍城鄉市場、拉動鄉村產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等方面發揮獨特作用。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充分發揮豐收節的節慶效應,持續舉辦金秋消費季活動,組織多領域、多層次、多元化的產銷對接和促消費活動,幫助農民既豐收又增收。
位于鄂西南的恩施州、宜昌五峰縣,是武漢對口幫扶地區。市農業農村局市場處負責人章重清介紹,豐收節期間,我市不僅在東西湖區專場活動安排了漢恩合作共慶豐收等文藝活動,還積極拓展消費幫扶渠道,要求相關單位加強對恩施、五峰產品的市場推廣,帶動兩地農民增收和產業發展。
9月17日,在武昌區舉辦的“面面俱到 尋味武昌”戶部巷熱干面節開幕式上,邀請五峰縣、長樂坪鎮代表參加,現場播放五峰旅游宣傳片,對柴埠溪、五峰茶葉等美景美食進行了重點推介。9月30日,硚口區鄉村振興局將在武勝路凱德廣場舉辦恩施州巴東縣菜品免費品嘗會和農副產品展銷會,廣邀武漢企事業單位食堂經理、采購經理、社區負責人、物業代表等到場,現場與恩施農特產品生產商、經銷商對接,促進下單簽約。豐收節期間,省文旅廳、市文旅局將和五峰縣合作,在武漢洪山大禮堂推出原創大型民族歌舞劇《古道茶人》,以茶文化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品牌推廣和文旅融合。
惠農:
備好更多政策禮包
促進鄉村高質量發展
9月23日,豐收節啟動儀式上,紫薇田園等項目將獲得市級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項目單位授牌。據悉,每個綜合體項目均將獲得財政資金支持,其中僅市級獎補資金就有3億元。
豐收節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6月,我國首部鄉村振興促進法正式施行,在規劃引領、建強硬件、抓好軟件、保護傳統村落等方面,對鄉村建設行動做出了規定,并以法律的形式確定每年農歷秋分日為中國農民豐收節。
有了強力的法治保障,惠農政策禮包不斷。今年8月,我市出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加快推進全市農村欠發達街道(鄉鎮)振興發展的實施意見,并下發通知要求持續做好向重點鄉村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
據悉,我市對龍頭企業壯大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高質量推進鄉村建設等方面的政策也進入征求意見或送審階段,更多惠農政策紅包值得期待。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