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訊 人員機構編制得到突破,團組織、新興青年群體如雨后春筍般建立,青年線上參與活動如火如荼推進,團員在社會中更加具有榮譽感、使命感、責任感……這充滿活力的景象,正是河北省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熱潮的寫照。
共青團河北省委書記侯貴松在改革試點辛集市調研。
自共青團中央《關于擴大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下發以來,共青團河北省委高度重視、迅速部署,選取石家莊市長安區等27個縣(市、區)作為全國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試點地區。團省委多次召開全省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試點推進會、座談會、交流培訓會,共青團河北省委書記侯貴松及班子成員深入試點地區調研指導,與黨委領導面對面溝通改革事項,爭取支持。同時,團省委成立改革試點專班,研究制定“軟硬”指標結合、堅持“月報”、挖掘典型的方式,通過省市縣“三級聯動”,在干部選用機制、創新組織建設、團員發展管理、黨建引領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讓基層團組織工作煥發生機,成為聯系和服務青年的堅強堡壘。
共青團河北省委副書記王麗濤與改革試點靈壽縣委副書記座談。
堅持黨建引領,奏響“強團”強音
自覺堅持、緊緊依靠黨的領導,是共青團改革試點工作必須堅持的首要原則。改革過程中,共青團河北省委始終堅持黨建帶團建的工作思路,積極爭取黨委的支持,切實增強黨建帶團建實效。
市級層面,共青團保定市委聯合市委組織部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代黨建帶團建工作 著力提升保定共青團組織力的實施意見》,共青團滄州市委推動滄州市委辦印發《關于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黨建帶團建工作的實施意見》,團建工作在部署、巡查、保障、考核上實現與黨建同步進行,并實現制度化落實常態執行,團的工作經費得到充分保障。
縣級層面,更加注重建立長效化機制,將改革成果固化下來,共青團河北省委指導各地積極爭取黨建帶團建、隊建機制在黨建部署考核、黨委巡察監督、教育評價和教育督導領域實現“三個納入”。充分發揮團教協作作用,所有試點全部成立了教育團工委,建立了相關工作機制,積極推動試點縣、市團委負責人進入同級黨的教育領導機構和教育督導機構。深化推優入黨制度,落實“兩個一般、兩個主要”要求,推優入黨1094人,努力實現經過團組織規范程序推優入黨的優秀團員比例明顯提升的目標。
河北省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試點工作推進會。
突破機構編制,壯大工作隊伍
臨漳縣青年志愿者服務中心,這個新成立的單位來源于此次的改革。通過向同級黨委積極爭取,任丘市、臨漳縣、安國市分別經縣級編辦批準新成立了下屬事業單位。“能從教育崗位選任到團的工作崗位,我感到十分榮幸,我一定不負組織信任,為團的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臨漳縣青年志愿者服務中心主任岳冬冬說。
組織建設需要新鮮血液,改革后,全省各級團組織的工作力量進一步加強,6個試點地區于2021年6月后增加編制16個,掛兼職和其他工作力量從改革前的不足兩千人增加至一萬余人,實現多渠道選人用人,切實增強了基層團的工作力量。
工作力量增強了之后,如何進行有效管理?對此,各基層團組織聯合組織部門制定縣級團委負責人或縣級團委班級考核評價辦法,如欒城區制定《欒城區加強團組織干部隊伍管理實施辦法(試行)》,將團干部評價考核寫入文件,建立機制,同黨政部門協調聯動,通過向黨組織推優、多重激勵方式、崗位目標約束等舉措,將團的工作力量選配與干部選拔培養有效結合。
興隆縣蘑菇峪鎮青年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
增強組織覆蓋,凝聚青年力量
青年力量是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改革試點啟動以來,全省試點地區共新增兩新組織領域團組織697家,新興青年群體領域新建團組織118家,所有試點在鄉鎮(街道)成立青工委343家,在其他領域成立青工委96家。各基層團組織廣泛建立了各基層團組織工作群、各鄉鎮社區團(工)委、各學校、返家鄉大學生、青年志愿者等微信群,并利用微信群,迅速動員團員青年參與疫情防控、創建文明城等活動,也讓青年成為此次抗擊疫情隊伍的中堅力量。
新一輪疫情的突然來襲,充分檢驗了此次改革成效。共青團保定市委立即動員全市各級團組織,發布青年招募令、動員令,發動3000多名青年志愿者,集結抗擊疫情青年突擊隊、青年志愿者服務隊等120余支“青”字隊伍,參與到流動巡邏、防疫宣傳、秩序引導、青少年心理疏導等300個具體防疫崗位。共青團復興區委聯合邯鄲學院團委、河北工程大學科信學院團委開展了“愛在復興 ‘疫’線輔導”活動,200多名大學生志愿者與隔離學生和無人陪伴學生結成對子,開展學業輔導、心理疏導和行為干預,解決了隔離人員、醫護人員和社區工作者的后顧之憂。
邯鄲市復興區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
加強教育管理,建立高素質隊伍
共青團員是團的肌體細胞、團的活動主體,各基層團組織通過嚴把團員“入口關”、規范社會領域團員發展教育管理以及加強團員儀式感教育,改革團員發展和教育管理機制,建設高素質的團員隊伍為團的其他領域改革創新提供基礎支撐。
以政治標準為首,堅持嚴把“入口關”,所有試點地區將推優入團、積分入團、評議入團制度全部納入團員發展要素,將8學時團課學習、每年度20小時志愿服務時長作為入團必備條件,從源頭上保證團員發展質量,切實增強了共青團員先進性。
針對社會領域團組織對團員發展程序不清、管理難度大等問題,任丘市下發《關于開展2021年度28周歲以下離校青年“推優入團”工作的通知》,要求社會領域推優入團工作堅持“十步驟、三公示、五必須”原則,嚴格規范社會領域團員入團標準;安國市針對社會領域團員青年相對分散、流動性比較大的特點,通過分眾建群、規范管理、組織動員等措施,組建創業就業、志愿服務、婚戀交友等各類青年網絡分眾社群12個,推動團組織與青年實現“零距離”。
為了形成團員教育管理的完整閉環,在開展集中入團儀式的基礎上,積極推動開展離團儀式,教育廣大超齡離團青年不忘入團初心,堅定不移跟黨走。灤州市向轄區內學校團組織及各級團組織印發《灤州市入團、超齡離團儀式規定(試行)》;曲陽縣舉辦首次社會領域28歲超齡團員離團儀式,覆蓋機關和非公領域的所有超齡團員……一系列舉措,增強了社會領域團員榮譽感、使命感、責任感。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