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地名有段古 | 這里有嶺南第一儒林

2023-02-17 09:45:16    來源:大洋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文明路

位于廣州市越秀區的文明路西起于北京路,東止于越秀中路,原是廣州“老城”南邊城墻,1922年拆墻建路,因在明代廣州城文明門旁,故稱文明路。無論是文明門,還是文明路,“文明”一詞背后,是嶺南第一儒林——廣府學宮曾在這片土地寫下文脈書香的城市記憶。

文明路上的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宋慶歷中(1041年~1048年),朝廷下令興學,廣州在西城番市(今光塔路一帶)利用舊孔廟作學校,即廣府學宮,后經數次遷徙,紹圣三年(1096年),遷到城東南的番山附近(今廣州市十三中校園內),能容150人以上,必須是秀才才能進入讀書,為廣州官方最高學府。

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廣府學宮開城墻為府學正門,名為“文明門”。

清代鼎盛時期,廣府學宮的范圍包括今中山路、文德路、文明路至府學西街之間的大片區域。1893年,康有為在廣府學宮仰高祠開辦“萬木草堂”,培養維新變法弟子,被奉為一段歷史佳話。如今廣府學宮仰高祠已難覓蹤跡,但知識分子讀書興邦報國的精神,一直留存在地名背后的故事中。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蘇贊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王維宣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