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電動汽車生產車間
大洋網訊 10月2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1月到9月汽車制造業利潤3706.8億元,同比下降1.9%;9月,汽車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7%,再次印證汽車產業的“壓艙石”地位。
據廣州市統計局發布,前三季度,汽車制造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13.7%;而全國汽車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9月同比增長為6.9%。廣州汽車工業的表現,已超越全國整體水平,堪稱制造業“優等生”。其中,鏈主廣汽集團的利潤更實現逆勢增長。
(資料圖)
那么,廣州汽車業跑贏大市有何秘密呢?
國內汽車產業環境持續改善,廣州汽車工業是“優等生”
中國汽車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認為,今年以來,供給端原材料價格影響逐漸減弱、國內整車企業供應鏈布局不斷完善,乘用車市場將重返上升通道。
廣東省統計局10月27日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90萬億元,同比增長3.4%;重點行業中,汽車制造業增長26.5%。隨著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快速修復,全國汽車產業的大環境也在持續改善。中國汽車工業協會10月2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汽車制造業產能利用率達到75.7%,環比回升6.6個百分點,增加值同比由二季度下降7.6%轉為大幅增長25.4%,對工業經濟拉動作用顯著。
廣州汽車工業的表現超越全國整體水平,堪稱制造業“優等生”。最新統計顯示,廣州汽車產業產銷兩端均表現優異。
據廣州市統計局發布,前三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4%,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6個百分點。作為重點行業的汽車制造業繼續有序補產,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13.7%,增速比上半年提高9.5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汽車快速產出勢頭穩定,實現產值、產量同比均增長1.2倍。
從消費端來看,前三季度全市限額以上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8.8%,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0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汽車保持暢銷,實現零售額同比增長96.1%。
應對產業鏈變局,廣州“穩”和“進”均有跡可循
“車身”排著整齊的隊伍前進,機械臂在車間有節奏地“舞蹈”,僅60秒,一臺新款純電動車便完成生產下線;另一邊廂,鋼鋁車身生產系統,以全球首創的鋁鉚接及點焊切換技術,實現多款車型的柔性共線生產,生產效率大大提高。生產車間通過太陽能發電并實現儲能,可滿足25%的用電需求……記者在埃安智能生態工廠看到的以上場景,正是廣州汽車工業今年以來穩中求進、穩中提質的縮影。
作為廣州汽車產業鏈的鏈主企業和領頭羊,廣汽集團今年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環比增長24.6%,達到315.27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廣汽合并營業收入799.76億元,同比增長45.10%;歸母凈利潤80.62億元,同比增長52.59%;歸母扣非凈利潤77.28億元,同比增長68.87%。
數字體現的是廣州制造業的“穩”和“進”,產業鏈和供應鏈的自主可控則是個中關鍵。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國家首批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廣州成功入選。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試點城市要通過機制創新、要素集聚、平臺搭建、數智賦能和政策支持,推動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迭代升級,形成龍頭企業、配套企業等協同聯動、競合共生的生態發展格局。而廣州汽車制造業今年以來更持續發力,在電池、電驅等新能源車三電系統核心零部件重點布局。7月,廣汽能源科技注冊成立,業務涵蓋充換電網絡建設及運營、技術研發、電池運營管理等,預計未來將投資49.6億元。巨灣技研正在擴建產能,預計2023年將新增XFC極速電池產能8GWh。與此同時,銳湃動力科技、因湃電池科技等企業先后成立,前者將圍繞IDU電驅系統進行自主研發及產業化,后者開展電池自研自產產業化建設以及自主電池的生產制造和銷售。
制造業輻射強大,廣東汽車產業有望持續加速
廣汽集團預計,今年四季度,隨著供需兩端持續修復,疊加企業自身經營實力不斷強化,全年有望持續錄得良好業績表現。今年前三季度,廣汽累計生產汽車183.26萬輛、累計銷售182.5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6.9%和22.2%。
廣州造車新勢力對大灣區的輻射作用也在逐漸顯現。今年,電池巨頭寧德時代在肇慶的項目又有進展。按照規劃,寧德時代肇慶項目一期投資120億元,在肇慶建設華南地區最大的鋰電池制造基地,規劃產能25GWh,達產后預計實現年產值約200億元。配合該項目,涂覆膜加工供應商“璞泰來”也落戶肇慶,擬建設隔膜涂覆生產和鋰電設備制造華南基地。
今年前三季度,廣東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7%,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54.6%。數據穩中有進,穩鏈強鏈產業布局持續優化,零部件供應商“近地化”穩步推進。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廣東汽車企業有望在未來一段時間持續加速模式。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周偉力、鐘達文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