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要我改”到“我要改”,居民“共同締造”小區新貌

2022-10-28 16:32:25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嶄新的瀝青路面,改造過的雨污分流,新增嶺南韻味的燈光照明……走進廣州市天河區的華康小區和天河東遠洋小區,基礎設施煥然一新,居民漫步小區廣場談笑言歡。大多數人都看不出來這里曾是基礎設施破損、公共服務配套缺失、綠化缺乏養護的有著30年歷史的老舊小區。

值得一提的是,華康小區、天河東遠洋小區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以“共同締造”的理念,組織成立華康小區建管委、天河東遠洋小區建管委,街道先后召集社區居委、建管委成員及物業服務人員,召開全域提升方案意見征求會 35 次和入戶問卷調查 4 次,收集了 1108 戶居民意見,讓居民從“要我改”轉變為“我要改”,共同參與到小區改造的全過程。

華康小區建成于20世紀90年代,早期小區內單位眾多,整體規劃不完善,導致小區公共設施缺失,“比如說垃圾房的缺失,600多戶居民每天產生大量的垃圾,卻得不到處理。后來我們綜合考慮,在遠離居民樓的一塊空地建造垃圾轉運點,并對垃圾房進行了優化,無臭無味之余增加綠化裝飾?!碧旌訁^林和街雅康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尹燕表示,垃圾房的優化提升只是華康小區微改造的一個縮影。


(相關資料圖)

尹燕介紹,在微改造過程中,華康小區鋪設瀝青共7512平方米,重新規劃車位線及指示線,讓居民日常出行更加舒適便利;修復小區墻面324平方米,修繕24個樓道,新增18個樓棟對講系統;完成了華升街、華康街等道路“三線”下地,疏通地下排水管之余,還完成了雨污分流改造。

而在天河東遠洋小區,過去自來水管壓力不足,逢高峰期用水時常出現水量小的問題,而且路面老化坑坑洼洼,不僅不方便居民行走,還存在下雨積水等各種隱患。改造前,由屬地街道、社區居委會組織居民成立項目建管委、業主委員會等小區自治自管組織,搭建居民議事平臺,以逐家逐戶上門、發放征求意見表、建立業主微信群等方式征求居民意見 330 余條,據此不斷優化設計方案,讓廣大居民充分參與到“改什么、怎么改、怎么管”的小區改造全過程,前后歷經一年多。

“居民可以通過線下、電話、微信等多種形式多渠道反饋意見,我們建管委負責收集匯總,由天河區住房建設和園林局、林和街道、雅康居委組織建管委、物業管理處、施工單位、監理等每個月會召開兩到三次例會研究解決。一到開會的時候,現場都坐得滿滿當當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有時也會激烈討論,都是希望將小區改好?!?尹燕說。

今年70歲的天河東遠洋小區建管委成員孫叔告訴記者,從雨污分流、自來水管道的更換、小區廣場增設的敞亮燈光、樓宇的全面刷新、綠化的充分利用,居民實實在在感受到小區微改造所帶來的改變和提升?!拔覀冞@個小區有30年歷史了,水管銹蝕比較嚴重,在征求大家意見后,對所有水管進行了更換,有人專門做了測試,發現水質指標相比以前提升不少。還有小區的小廣場,增設了體育鍛煉設施,現在每個晚上,小廣場都能見到打球健身的街坊,大家的業余活動豐富多了?!?孫叔說道。

圖:小區改造前后對比,受訪者供圖

讓孫叔印象深刻的是,自來水改造涉及每家每戶水管不同,需要確保水管和每家每戶能夠適配接通,每家訴求也不盡相同,需要業委會挨家挨戶了解具體情況?!靶^微改造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業委會代表業主,大家有商有量,共同締造,看到改造后的效果大家都非常滿意?!?/p>

在孫叔看來,在改造實施過程中,政府、居委、業主、黨員代表,針對改造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及時向居委街道反映,居委從中協調,從立項開始,到微改造的結束,充分體現了“人人當家做主”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據了解,目前,小區業委會正在進行換屆,后續天河區將繼續引導小區居民積極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的后續管理。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陳鈞圣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