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地質災害防治“十四五”規劃征求意見

2022-04-14 20:43:00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4月14日,《廣州市地質災害防治“十四五”規劃(公開征求意見稿)》在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網站上進行公示,其中提出,“十四五”期間,基本構建以“隱患點+風險區”雙控管理為主線的綜合防治體系,實現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兜底、能消盡消”、風險區“科學劃分、有效管控”,避免因地質災害造成群死群傷,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廣州地質環境條件復雜

廣州地處粵中低山與珠江三角洲的過渡地帶,地貌類型多樣,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疊加汛期強降雨和人類工程活動等影響,地質災害多發、易發、頻發。全市地質災害以崩塌、滑坡等斜坡類地質災害為主,其次為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在空間上,從化、增城、黃埔、天河和花都區等北部、東部中低山、丘陵區,地質災害類型以強降雨或人為活動引發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為主;白云、荔灣、花都等西、北部廣花盆地隱伏巖溶分布區域,地質災害類型以巖溶和人為活動引發的地面塌陷為主;南沙、番禺等南部地區軟土分布較為廣泛,地質災害類型以自然條件和工程建設引發的地面沉降為主。

在時間上,每年汛期是地質災害的高發期,前汛期(4~6月)主要是鋒面低槽帶來的連續強降水(“龍舟水”);后汛期(7~9月)主要是強熱帶氣旋、臺風等帶來的局部小流域強降雨或暴雨、特大暴雨。截至2020年底,全市在冊地質災害隱患點376處,威脅群眾9990 人,潛在經濟損失40142.1萬元。其中,崩塌325處、滑坡45處、泥石流2處、地面沉降3處、地面塌陷1處;威脅100人以上的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13處,無特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

基本摸清全市地質災害風險隱患底數

本次“十四五”規劃提出五大目標:

調查評價精度大幅提高。全市 1:5 萬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與區劃全面覆蓋,試點開展人口聚集或風險較大的重點鎮(街)精細化調查評價,基本摸清全市地質災害風險隱患底數。

監測預警體系不斷完善。完善地質災害預警預報機制,深化構建“三員共管”網格化群測群防體系,健全完善“人防+技防”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升級市地質災害實時預警系統,提升地質災害預警精準度和時效性。

綜合治理力度持續增強。全面落實目前在冊地質災害隱患點綜合治理措施,到“十四五”末,全市避險搬遷和工程治理率不小于 75%;及時推進新增隱患點綜合治理,實現“當年隱患、當年計劃,監測兜底、能消盡消”;自然斜坡風險點、削坡建房風險點、道路邊坡風險點實現有效管控,災害風險程度明顯降低。

科技支撐能力不斷增強。加大地質災害防治科研合作力度,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強化地質災害防御技術裝備配備應用,風險防御和應急處突能力不斷提高。升級完善市地質災害防治綜合管控平臺,地質災害防治數智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綜合管理體制更加完善。健全完善地質災害防治規章、工作制度和標準體系、應急預案網絡體系,深化構建地質災害技術支撐體系。基本實現防控方式由“隱患點”向“隱患點+風險區”雙控轉變,地質災害防治監管水平明顯提升。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杜娟

關鍵詞: 地質災害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