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成年輕人的“續命水”?西安獨立咖啡館遍地開花

2022-04-14 14:06:52    來源: 華商網    

早起一定要在App下單一杯咖啡才是每天一大早的正確打開方式,咖啡成了年輕人的“續命水”?近期瑞幸咖啡與老國牌椰樹聯名新推出的“椰云拿鐵”,剛在網絡上露面就受到了強烈追捧,引發了一波營銷熱潮,除了追隨熱點外,咖啡解決的各種需求是促使年輕人購買咖啡的最大原因。

正在備考的小夏每天早上起床都要來一杯黑咖啡,使自己打起精神來面對新的學習任務;因為疫情封在學校里的小宋組建了一個“瑞幸拼單”微信群,認識了很多新朋友;而高中生小琳則表示咖啡館、甜品店等是她和朋友聚會、閑聊最經常去的場所。

代表著西方的咖啡文化是如何進入西安這個千年古城的?它給這片充滿傳統文化韻味的土地帶來了什么?在未來,這種文化又能走多遠?

>>西安的咖啡文化扎根已久

提到西安,大眾的第一反應想必都是歷史文化古城,而提到咖啡,映射在腦海中則是時尚、繁華、國際化,看似不相關的二者卻在西安巧妙地融合為一體。

華商報記者對西安市咖啡行業協會副會長,西安市碑林區咖啡文化協會會長王阿健進行了采訪。年過六旬的王阿健從咖啡文化剛進入西安時就與其結緣,從他那里我們了解到,約20年前就有咖啡館落戶西安,或許難以清楚地說出西安第一家咖啡館的名字,但如今,各色各樣的咖啡館已經出現在西安的大街小巷。2006年,星巴克在西安鐘樓金花下沉廣場開業,西北第一家星巴克就這樣落地西安,同時上島、老樹等地方品牌,藍山、時光、德福樓等本土品牌也出現在老百姓的生活中,西安的咖啡文化不斷發展起來。

歷史悠久的西安擁有濃厚的餐飲文化,其具有的包容性很快地便將咖啡容納為城市形象的一部分。王阿健表示,咖啡館在西安城市國際化發展過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咖啡館在西安的發展過程中,給西安市民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時尚、前衛的場所,展示出西安不僅是一個文化古城,更是一個對文化包容的、具有國際情懷的城市”。

>>西安獨立咖啡館遍地開花 引領年輕化、理念化

在大眾點評的美食板塊中搜索“西安咖啡”,相關結果高達5000多個,包括開設咖啡服務的餐飲店、專門制作咖啡的咖啡店、對咖啡的測評貼等,與“西安茶館”的搜索結果不相上下。在大眾點評的“咖啡廳推薦榜單”中,占據高位的絕大部分都是獨立品牌咖啡店,并且比連鎖咖啡店的平均評分更高。

連鎖咖啡店憑借強大的資本進入西安,帶給消費者便捷的體驗和對咖啡的初步認識,而近年來形成的獨立咖啡品牌則更受年輕人的歡迎,形成了咖啡行業年輕化的趨勢。華商報記者通過對大學生群體的采訪了解到,獨立咖啡品牌最吸引大學生的地方是個性化的表達,小趙表示選擇獨立咖啡店“主要是因為他們看起來很有趣,有一種吸引我的氛圍,就像網紅打卡一樣的心態,想看看到底有什么不一樣的”,同行的小陳也表示贊同,“我個人有點叛逆,更喜歡反主流反大眾的東西,所以更喜歡小眾咖啡店的手作咖啡”。王阿健認為,“喝咖啡的這些年輕人是對生活有追求的,講求生活方式”,不僅是消費者,從業者也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西安的咖啡館在消費的同時,是一批有理想的年輕人聚集的地方,咖啡館都不大,可以說第一解決了就業夢想,第二通過小小的咖啡館聚集了人氣,作為平臺來進行交友、談事”。

比起商業目的,獨立品牌肩負起建立并傳播本土獨特咖啡文化的責任。原巖咖啡西安負責人王星茹介紹,原巖是基于莊園、基于風土,做咖啡全產業鏈的文化體現,從云南莊園的咖啡豆種植,再到田口護大師指導的烘焙與沖泡,這一產業鏈濃縮呈現于西安原巖咖啡館店內的設施中,并在日常經營中將品牌的理念推廣出去。

>>“饃都”已成“咖啡之城”?未來市場潛力較大

即使憑借深遠的文化歷史背景和有力的政策扶持,西安的咖啡市場中涌現了很多連鎖品牌和本土品牌,例如M+咖啡、原巖咖啡、良爾咖啡等,但規模、質量、水平仍然難以比肩上海、北京、廣州等城市,評論員王建紅認為,由于商業的多元化發展以及疫情的影響,西安近兩年的咖啡市場有衰落的現象,距離“咖啡之城”還是很遠的。

通過在星巴克、瑞幸、M+等咖啡店附近對消費者的隨機采訪,記者了解到,消費者去咖啡店的目的仍然以商務會談、休閑會友、工作學習為主,大部分人表示只是來消費咖啡館的一種“安靜的氛圍”,喝咖啡還沒有深入消費者的生活,成為一種普遍的生活方式。王星茹認為,西安的咖啡市場面臨的問題在于消費者對咖啡文化的接受度不高,加之疫情影響下整體消費背景也有較大程度的下滑,更是對實體咖啡店帶來了較大的打擊,“如果說后續的咖啡需要得到一個更好的發展,首先要迎來一個大的、好的消費背景,大家的消費積極性提升了,你去賣東西才有人買”。

但咖啡市場不夠強大的同時也表明了市場有很多潛在的機會。王阿健從文化角度和經濟角度對西安咖啡市場的生命力表示了肯定,他認為“西安具有深遠的傳統文化內涵,這使得西安人對內心世界有很強的追求”,咖啡店提供了一個思考的場所,咖啡則成為西安人突破傳統的一個切口,文化是最終要回歸的話題,并且西安作為西部的大都市,國際化過程中無疑會促進咖啡行業的發展,咖啡市場將會逐步走向成熟與多元化。而M+CAFE品牌主理人李婧則更側重于生活習慣的養成,她認為,資本連鎖咖啡的進入對西安大眾的咖啡習慣養成起到了促進作用,能看到市場是有明顯變化的,當大家覺得喝咖啡是一件日常的事而不是僅限于打卡日常的階段,那時會有更大的市場機會。

>>移動咖啡館成年輕人社交新場景

隨著疫情的不斷反復,人們的生活趨向于線上化、網絡化,在咖啡館內坐著消費的機會被強制減少,使得咖啡店或多或少都面臨著難以適應新消費格局的問題,加以地攤經濟的政策放開,使得咖啡售賣出現了新的形式——在機動車內或者自行車后座進行制作、售賣的移動咖啡。

華商報記者通過資料了解到,移動咖啡具有啟動資金較低、流動性高、消費群體偏年輕的特點。在移動咖啡攤位的周圍,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個顧客,大家表示來喝移動咖啡主要是因為很新奇,“你沒辦法提前知道他今天會出現在哪里,會帶什么豆子來,我覺得就像游戲里碰到的隨機事件,還挺好玩的”,“來了之后可以近距離看店主做咖啡,還可以聊聊關于咖啡的專業知識,認識了一些新朋友,和在店里買咖啡感覺不一樣”。也有顧客表示,“和朋友在外面逛著逛著就看到這個攤子了,沒想到還有小馬扎可以坐著,我們就買了咖啡在這聊聊天”。

個人評論員王建紅認為,移動咖啡是疫情期間堂食的一種替代形式,能否持續發展的條件在于,“這種后備箱咖啡有沒有與時俱進的創新度,如果能不斷完善、不斷優化,使之成為一種都市文化,那有可能會持續下去”。

>>記者觀察

喝咖啡將從“臨時起意”轉變為“剛性需求”

雖然很多業內人士的刻板印象認為,西安屬內陸城市,咖啡市場的大體呈現出消費能力不強、消費行為不多、技術不高的弱勢局面,可能短期內在經濟上難以達到上海等城市的高度。但作為西部的大都市以及千年古都,西安憑借經濟發展的優勢、對文化包容的特質,咖啡未來長期市場可稱樂觀。在文化方面,咖啡文化與傳統文化的融合是大勢所趨,隨著獨立品牌的相互交融碰撞,西安本土的咖啡文化也會越來越有特色,文化的融合導致生活方式的改變,喝咖啡將從“臨時起意”轉變為“剛性需求”。

獨立咖啡店的快速增長與移動咖啡的伴隨性增長,是由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首先,西安對文化的包容性較高,咖啡文化發展較早,咖啡愛好者眾多,大眾的接受度也很高,良好的受眾群體是咖啡店開下去的基礎;其次,獨立咖啡館越來越專業,不少品牌形成了自己的產業鏈,保證了品質的穩定,也形成了自己的粉絲群體,品牌固化的連鎖咖啡館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再者,年輕消費者更追求新奇感與個性化,獨立咖啡店和移動咖啡館的可變性與流動性更強,對于風格、思想的追求也更明顯,受到了年輕消費者的追捧;最后,受到疫情的影響,以及近期天氣的回暖,人們更愿意走到戶外空間進行社交,流動的攤位使人們更順暢地交流。在獨立咖啡店門口或者是流動咖啡車前,不少穿著時尚,打扮靚麗的年輕人圍坐在戶外桌椅前,分享咖啡和美食,打卡拍照,為這座古老的城市增添一抹青春的風景線。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