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生物醫藥產業是世界創新最為活躍的新興產業之一,廣州正在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3月21日,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GDI智庫)發布《廣州生物醫藥企業創新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以專利為觀察視角聚焦廣州生物醫藥企業創新能力建設,勾勒廣州生物醫藥產業圖譜,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驅動發展。
《報告》顯示,廣州發揮人才聚集和產業創新優勢,在生物醫藥領域加快協同創新,已形成覆蓋技術研發、臨床試驗、轉化中試、生產制造、上市應用、流通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深度嵌入生物醫藥產業高端價值鏈、創新鏈,加速打造全國新藥創新策源地、全球新藥臨床試驗集聚地、生物醫藥世界級產業集群。
《報告》對廣州專利發明總量不低于50件的32家生物醫藥企業作為樣本進行分析,企業名單來源于近五年國家、廣東省以及廣州市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名錄、知識產權保護重點企業名錄、高新技術企業名錄等。
數據來源
發明總量、專利授權率、全球化、影響力和成長性等與專利相關數據主要來源于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原湯森路透知識產權與科技事業部)專利數據庫中企業2016年~2020年間的專利數據。
打造生物醫藥世界級產業集群
《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作為廣東省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之一,要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在生物藥、化學藥、現代中藥、高端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等領域形成競爭優勢。
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擁有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和國家醫藥出口基地的疊加優勢,生物醫藥產業聚集態勢明顯,形成了以科學城、中新知識城、國際生物島“兩城一島”為核心,健康醫療中心、國際健康產業城、國際醫藥港等產業特色園區協調發展的“三中心多區域”的生物醫藥產業格局,在生物制藥、生物技術、生物醫學等領域形成產業特色和比較優勢。通過出臺實施《廣州市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若干規定(修訂)》《廣州市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實施意見》《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2020~2025年)》《廣州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等政策聚焦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旨在將廣州打造成為全國新藥創新策源地、全球新藥臨床試驗集聚地、生物醫藥世界級產業集群。
近年來,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規模穩步壯大,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2021年,廣州生物醫藥企業數目從3800多家增長到6400多家,位居全國第三;2020年以來,新增8家上市公司,上市企業數接近50家,市值居全國第四。2020年廣州醫藥制造業和醫療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分別為總產值414.37億元和293.5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97%和5.53%。廣州正加速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融合,創新發展精準醫療、數字生命等前沿交叉領域,著力突破生物醫藥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有利于廣州生物醫藥產業向價值鏈、創新鏈高端發展。
產業鏈優化
有效激發企業創新動能
專利是知識產權的主體和核心內容,知識產權與創新又具有天然密切的聯系,因此專利成為觀察、評價國家、地區和企業創新情況等的重要指標。《報告》對發明總量不低于50件的32家廣州生物醫藥企業作為分析樣本,了解廣州生物醫藥企業創新能力。
《報告》顯示,廣州32家生物醫藥企業平均發明總量146.59件,平均專利授權率25.23%;平均國際專利數4.38件;平均同族專利被引頻次154.19件;平均成長性6.16%。
發明總量排名前三的企業業務領域各有側重,側面反映出廣州生物醫藥企業有較為完整的生態圈和產業鏈,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廣藥集團主要從事藥品、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等,賽萊拉專注于干細胞研究、儲存,金域醫學以第三方醫學檢驗及病理診斷業務為核心業務。
廣藥集團近年來持續推進和加大科研創新及產品研發力度,強化科研平臺建設,擁有國家級科研平臺8家、省級科研平臺39家。擁有結構合理、創新能力強的人才隊伍,形成諾貝爾獎得主3人、廣東省創新團隊1個、國內雙聘院士、國醫大師12人、外籍專家顧問7人、博士及博士后近百人的強大高層次人才隊伍。
賽萊拉是全國領先的干細胞全產業鏈創新型企業。2020年研發強度以及研發人員分別是31.15%和37.66%,是集研發、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干細胞全產業鏈。金域醫學堅持培育源于自身優勢的內生性發展能力,夯實創新基礎。具有高素質的人才梯隊,擁有碩士以上學歷600余人,構建了老中青搭配、產學研結合、技術和管理序列兼顧的高素質人才梯隊。
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日益凸顯
廣州市生物醫藥企業數量位居全國第三,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充分凸顯。此次32家生物醫藥樣本企業位于廣州8個區,分別是:荔灣、天河、白云、黃埔、番禺、花都、南沙、增城。其中,黃埔21家,占比65.63%;番禺3家,占比9.38%;天河、白云各2家,占比6.25%;荔灣、花都、南沙、增城各1家,占比3.13%。
廣州多年來把生物醫藥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謀篇布局,作為優先發展的產業之一重點培育,在生物島、科學城和知識城等區域已形成全產業鏈發展格局。最近出臺的《廣州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提出,廣州國際生物島要依托國家實驗室、省實驗室等優勢資源,聚焦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和創新藥物等領域的前沿技術與創新產品的發展,打造國際化的生物技術和醫藥研究開發及產業化基地,國家級的生物產業研發和中試基地。以廣州科學城、中新廣州知識城為引領強化多點支撐、多極帶動,打造知識創造高地和產業智造高地,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成果中試和應用推廣基地、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世界領先的中國智造中心。
高研發投入強度筑基未來發展
研發投入強度是創新能力持續增強的有力保障,對提高企業科技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研發投入強度的增加有助于核心技術的創新產出水平。在10家公布年報的上市樣本企業中,都保持相對較高的研發投入,研發投入強度持續高企,筑基未來高質量發展。2019年,賽萊拉、益善生物、達安基因研發投入強度均超過10%;芭薇股份、萬孚生物、陽普醫療、金域醫學、潔特生物研發投入強度在5%~10%之間。
人才是企業創新主體。2019年,賽萊拉和達安基因研發人員比例超過30%,香雪制藥、萬孚生物研發人員比例在20%~30%之間。陽普醫療、芭薇股份、丸美股份、潔特生物、金域醫學研發人員比例在10%~20%之間。
文、表/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靜
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GDI智庫)鄭曉云、李棟對此文亦有重要貢獻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