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生態環境局編制了《廣州市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征求意見稿)》(下稱《規劃》),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根據該《規劃》,到2025年,廣州近岸海域無機氮目標濃度不高于1.52mg/L,入海河流國控斷面消除劣V類水質比例100%;岸線修復長度不低于3000米,濱海濕地恢復修復面積不低于10公頃。 建設南沙美麗海岸。加強濱海旅游度假區岸灘、海面漂浮垃圾治理,打造“無廢”海灘。
入海河流國控斷面消除劣V類水質比例100%
至2025年,廣州海域水質持續穩步改善,陸海污染防治成效初顯,海洋生態保護力度穩步加強,公眾親海空間增加且品質增強,海洋風險防范應急響應處置能力不斷增強,海洋生態環境現代化治理及監管能力全面提升,人民獲得感和滿意度顯著提升,逐步實現“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的美好愿景。
具體而言,廣州海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海洋治理配套制度不斷完善,職責清晰、運行順暢的組織分工體系和統籌協調機制進一步健全。
海洋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到2025年,近岸海域無機氮目標濃度不高于1.52mg/L,入海河流國控斷面消除劣V類水質比例100%;岸線修復長度不低于3000米,濱海濕地恢復修復面積不低于10公頃。
公眾親海獲得感顯著提升。親海空間整體品質得到改善,配套服務設施不斷完善,濱海碧道建設數量不低于2段。
海洋生態環境治理能力不斷提升。海洋生態環境監管能力突出短板加快補齊,海洋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響應能力顯著提升,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逐步健全,環境監測手段逐步現代化,陸海統籌的生態環境治理制度不斷健全。
建設南沙美麗海岸,打造“無廢”海灘
“十四五”期間,廣州將拓展公眾親海空間,堅持“親海”而不“侵海”,營造城海相融的親海景觀,提升親海空間品質,增強公眾對親海空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充分挖掘適宜親海空間,因地制宜拓展親水岸灘岸線。實施親海區域環境綜合整治,開展砂質岸灘和親水岸線整治與修復,清退非法、不合理的人工構筑物等,恢復海灘自然風貌。
在公眾親海區域嚴格落實海岸建筑退縮線制度,禁止在退縮線內新建、改建、擴建建筑物及構筑物,切實保障親海岸線的公共開放性和可達性。依托南沙濱海旅游資源,拓展粵港澳大灣區親海旅游空間。
廣州將加強岸灘和海漂垃圾治理。推進臨海區海洋垃圾常態化治理。加強濱海旅游度假區岸灘、海面漂浮垃圾治理,打造“無廢”海灘。加大海洋環保宣傳力度,組織開展游客、市民、志愿者團隊等廣泛參與凈灘凈海公益活動,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同參與海洋垃圾治理的合力。2025年底前,親海區域內的岸灘垃圾、海漂垃圾等得到有效管控,無明顯可見垃圾,親海空間質量提升。
《規劃》還特別提到,要以問題為導向,構建陸海聯動、部門協同、系統治理的海洋生態環境分區管治格局,扎實推進南沙“美麗海岸”保護與建設,實施上下橫瀝水道碧道(靈山-橫瀝范圍)和南沙灣天后宮段碧道(鳧洲水道段)等濱海碧道建設。
記者吳雨倫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