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定慶:田土和雙手,永遠是依靠

2022-03-22 08:26:51    來源:湘潭在線    

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鄔雅琳 通訊員 武文渡

個子不高,皮膚黝黑,一張國字臉上寬額高鼻長耳,和人說話總帶著笑,72歲的黃定慶一直給人和善親切的印象。3月21日上午,湘鄉(xiāng)市山棗鎮(zhèn)新元村,黃定慶做完保潔到村部,一邊倒水喝,一邊和村干部鄉(xiāng)親們聊天解乏。大家勸他說,這個歲數(shù)了,少做點事,多注意身體。

黃定慶樂呵呵地說:“不做事,閑在屋里,身體才會不好咧!莫看我七十幾歲了,去年種了8畝田,插了9分田的紅薯,收茶籽榨油,還在村上干保潔,我一年掙的也不少!”

黃定慶的老伴長年身體不好做不得事,兩個女兒嫁得遠,家里大大小小里里外外都靠他。去年,他種了自家兩畝水田和鄰居家顧不上的幾塊,一共種了8畝水稻。差不多1畝紅薯,大部分用來做紅薯粉。霜降前后去山上撿茶籽,一小袋一小袋背回家去榨油。這些活計,都很累人。

湘鄉(xiāng)很多地方把紅薯粉叫“南粉”,山棗鎮(zhèn)就是這樣。他們說,其實以前應該是叫“難粉”,意思是紅薯粉很難做。前前后后一兩個月,扯藤、挖地、裝運、清洗、做粉、晾曬、趕場售賣……洗干凈的紅薯加工做“難粉”的時候,對天氣的要求還比較高,為了趕在那幾天做好,能把人累得動都不想動。黃定慶說:“這比種田還是收入好一些,況且那時候正好是農(nóng)閑,剛好有時間弄這些。”

撿茶籽也很累。別人家收了茶籽后,那些掉落了滾到灌木叢草窩里的茶籽通常就不要了,黃定慶就去撿那些。他年紀大眼神也不太好,爬坡鉆林,一粒一粒地撿,經(jīng)常被樹枝藤蔓刮刺。撿回來,還要曬干去殼,再送去榨油。

有些人家種田,有時候趕不上打藥施肥,黃定慶就開通了一項服務:幫人家打藥治蟲,10塊錢一桶。烈日炎炎,背著噴霧器一塊田一塊田打藥,賺了2000多塊錢。

干農(nóng)活之外,黃定慶每天開著電動三輪車在村里做保潔,干得勤勤懇懇。村里的路,常常被大車壓出一些坑洼,黃定慶放在心上,做保潔的時候遇到一些合適的石塊、廢水泥板,就放到三輪車上,再路過的時候把路補一補。

種水稻一畝大概賺五六百塊,紅薯粉和茶油賣了2000多塊,村里保潔員的工資一個月800塊,再算上賣廢品和幫忙治蟲這些雜七雜八,去年黃定慶有兩萬多塊錢的收入。

大家都知道這是辛苦錢,也勸他少做些。他說,大前年生病住院的時候看過一個電視劇,里面有一句話讓他記憶深刻:困難總能克服,生活總要繼續(xù),依靠別人不如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他從不向任何人哭窮訴苦,能挑千斤擔,不挑九百九。

今年,黃定慶打算少種幾畝田,紅薯也想少插一點,怕紅薯粉賣不出去。他想著自己年紀越來越老,怕顧不上,怕耽誤了給村里做保潔這個大事。村干部知道后,支持他的想法,也告訴他不要有后顧之憂,做出來的紅薯粉他們會幫忙賣掉。黃定慶聽了,高興得連聲說“那真是太好啦!”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lián)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wǎng)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