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聯通深化合作,南沙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果斐然

2022-02-22 10:22:08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2月21日上午,廣州市南沙區舉行廣州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建設成效新聞發布會。會上,南沙區主要領導介紹了南沙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成就。

2021年,南沙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約2131.61億元,同比增長9.6%,較2017年增加約787億元,年均增速8.4%;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突破千億元,同比增長22.3%,自2017年以來年均增速17.7%;外貿進出口總值2600億元,同比增長14.7%,較2017年增加約649億元,年均增速7.4 %;新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26個,累計223個,較2017年增加124個;新設企業約8萬家,累計登記企業約26.48萬家,較2017年增加約21.2萬家。

據悉,南沙與港澳合作不斷深化,加快實現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機制“軟聯通”、科技人才“智聯通”、產業協同“鏈聯通”和交往交融“心聯通”。

聚焦基礎設施“硬聯通”:加快建設服務大灣區區域交通中心

大灣區建設以來,南沙聚力推動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構建大灣區“半小時交通圈”的目標。目前,南沙與灣區內周邊地區間交通體系不斷完善,往來更加便捷,“半小時交通圈”呼之欲出。

其中軌道交通方面,廣深港高鐵南沙慶盛站35分鐘直達香港西九龍;全國最快地鐵廣州地鐵18號線(首通段)開通運營,160公里的時速,實現南沙30分鐘直達廣州中心城區的目標;南沙港鐵路建成通車,打通了海鐵公聯運“最后一公里”;深圳至江門鐵路(南沙段)開工建設,廣州至珠海(澳門)高鐵、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開展前期工作,南沙作為“軌道上的大灣區”核心位置的地位進一步確立。

聚焦規則機制“軟聯通”:加快打造內地與港澳規則互相銜接示范基地

規則銜接是大灣區建設的重點和難點。大灣區建設以來,南沙不斷提升與港澳規則機制“軟聯通”水平,化“制度之異”為“制度之利”。

創設新型合作機制,粵港合作咨詢委員會在南沙成立,聘任16名香港委員和10名內地委員,為粵港深度合作搭建橋梁、建言獻策。規則銜接取得突破,科創要素便捷流動,在全省率先實現市級科研資金跨境流動,累計向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省實驗室(廣州)香港分部劃撥了1.2億元科研資金、建設經費和合作經費。制度創新不斷取得新成果,南沙自貿片區累計形成762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國家和省、市分別復制推廣43項、119項、218項。信用建設成效明顯,率先構建起首個集成系列守信激勵應用的區級“信易+”公共服務平臺等。

聚焦科技人才“智聯通”:加快建設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

大灣區建設以來,南沙全面落實關于推進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創建國際化人才特區的要求,不斷深化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加快建設融通港澳、接軌國際的人才發展環境。南沙作為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樞紐節點、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全國首個國際化人才特區的影響日益凸顯。

“1+1+3+N”科創平臺體系加快形成,正形成以南沙科學城和明珠科學園為主陣地,以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省實驗室(廣州)為原始創新主力軍,以冷泉生態系統、高超聲速風洞、極端海洋科考設施等3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前沿研究戰略支撐,以多個高水平研究院為技術供給主平臺的“1+1+3+N”科技創新平臺體系?;浉郯目苿摵献鞑粩嗌罨?,于2021年成功籌辦首屆大灣區科學論壇,推動論壇永久會址落戶南沙。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加快建設,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是《規劃綱要》發布以來獲批的首個具有法人資格的內地與香港合作辦學機構,計劃今年9月開學。國際化人才特區創建工作深入推進,《廣州南沙新區創建國際化人才特區實施方案》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印發實施,現實施方案中提出的多項工作已取得階段性進展。2021年,南沙新認定區高層次人才150余名,累計集聚高層次和骨干人才約1.5萬人,較2017年增長5.3倍。

聚焦產業協同“鏈聯通”:加快打造大灣區現代產業新高地

大灣區建設以來,南沙不斷加強與港澳產業優勢互補,致力于打造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引領、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大灣區現代產業新高地。目前,已落戶港澳企業近3000家,涵蓋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行業;累計培育上市公司11家;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4家,市級“兩高四新”企業112家。

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生物谷、數字谷、健康谷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園區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廣汽豐田新能源車產能擴建項目(一期)、電裝二期、芯聚能等項目投產,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園、集成電路產業園、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化基地全面動工?,F代服務業集聚發展,廣州期貨交易所作為廣州市首個國家級金融基礎設施,已于2021年2月注冊落地南沙,并成為我國第一家混合所有制交易所,南沙融資租賃企業占全國1/5,累計完成196架飛機和83艘船舶租賃業務,是大灣區最大的飛機船舶租賃集聚區。

聚焦交往交融“心聯通”:加快建設大灣區優質生活圈示范區

大灣區建設以來,南沙不斷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工作生活政策措施體系,著力提供與港澳相銜接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環境,構筑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樂土。

港澳青年創新創業開辟新天地,加快建設“創享灣”創新創業集聚區,已匯集廣東省粵港澳青少年交流促進會、Timetable青創基地、新華港澳國際青創中心等眾多粵港澳優質資源。港式國際化社區和港人子弟學校加快建設,港式國際化社區選址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附近,對標香港規劃設計標準,引入港人子弟學校等項目。公共服務水平日益完善提升,搭建了南沙惠港惠澳政策一站式服務平臺,港澳居民“指尖一點”即可輕松查找。優質教育資源紛至沓來,南沙近幾年投入超40億元,引進建設了一大批優質教育項目,已成為全市集聚最多優質基礎教育資源的區域。

接下來,南沙將圍繞建設“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合作戰略平臺”目標定位,開拓創新、銳意進取,推進高水平開發開放,全力打造“灣區之心、開放門戶、未來之城”。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董業衡 耿旭靜 通訊員 南宣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蘇俊杰 董業衡 耿旭靜 通訊員 南宣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