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棚改如何改到百姓心坎兒上
——黃驊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推進棚戶區改造探訪
黃驊市滄海路兩側風光。河北日報通訊員 姜春霖攝
專項工作小組工作人員(左)到居民家中送達初次評審報告,對初評結果進行講解。河北日報通訊員 李廣明攝
專項工作小組工作人員(左)到征收戶家中講解棚改政策。河北日報通訊員 李廣明攝
“太好了,幾十年的安居夢終于要實現了!我們的新房有著落了。”近日,黃驊市干休所棚戶區的居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歷時16年,經歷6輪棚改后,今年,黃驊市干休所棚戶區終于拆遷成功。兩年后,41戶棚戶區住戶將喬遷新居。
住有所居、安居宜居是千萬家庭的夢想,尤其是住在棚戶區的居民,更希望改善居住條件,而這也正是文明城市創建的題中之義。
為了實現群眾的安居夢,黃驊市緊緊抓住國家政策機遇,以“兩轉兩促三思考”思想大討論、實干大行動為契機,以建設經濟強市、文明黃驊為統領,于2021年9月,全面啟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集中攻堅行動,干休所棚戶區改造項目便是其中一塊難啃的硬骨頭。黃驊市委、市政府結合實際,干群合力,攻堅克難,決心徹底改變干休所棚戶區臟、亂、差舊貌,改善百姓居住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提升城市整體形象。
面對面心交心
干休所棚戶區位于黃驊市商業核心區域,建于上世紀80年代。雖然僅有41戶居民,但是房屋涉及退役軍人事務局、民政局、衛健局、原企業局、大街北村、關帝廟村等4個單位兩個村,情況復雜。隨著時間的流逝和城市的變遷,干休所棚戶區呈現出的問題愈發嚴重。
居民劉永章回憶,這片區域地勢低洼,汛期積水嚴重,一到大雨天,門前積水能沒過小腿肚,夏天更是臭氣熏天,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和城市環境。同時,這里多處房屋墻體損壞,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歷經多輪動遷未果,很多人對干休所棚改成功的信心不足,持走一步看一步的觀望態度。
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就是黨委、政府的工作重心。
干休所棚戶區改造項目啟動后,專項工作小組將棚改拆遷任務細化到組、落實到人,為確保征收工作順利推進,工作人員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汗水和辛勞。
為了做好工作,干休所棚戶區改造專項工作小組在普及法律知識方面下足了功夫。拆遷工作開始前,對干部和工作人員進行了相關培訓,統一宣傳口徑,采取專人負責、一對一攻堅的方式,進行上門講解、懸掛橫幅、發布公告、微信宣傳,加強棚改政策宣傳,讓棚改惠民政策進住戶、暖人心,做到棚改宣傳動員到位。
“讓每一戶居民都配合征收工作主動搬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干休所棚戶區改造專項工作小組負責人說,拆遷工作難就難在一些被征拆戶心理預期過高,與政策補償標準相差甚遠,這些人的工作十分難做。但是,只要堅持不懈,真誠地與征拆戶面對面,以心交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設身處地為老百姓著想,讓他們從思想上轉過彎來,就沒有干不了的事情。
該專項工作小組實施全員參與的一線工作法,當好“政策宣傳員、矛盾化解員、民意征集員、群眾服務員”,深入居民家中以“點對點、面對面”的形式開展工作,形成“戶戶有人盯,事事有人抓”的工作局面。
貼心服務暖心
政策是剛性的,服務是溫情的。
在征收工作中,專項工作小組堅持“一個政策對全體、一把尺子量到底”,堅守一個底線,即“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刺兒頭沾光”,維護政策的剛性和嚴肅性,確保房屋征收依法依規。
今年61歲的王玉波在干休所棚戶區居住了幾十年,他家在這里擁有平房和緊鄰信譽樓的門市,門市租金每年可拿到11萬元。聽到這里又要拆遷,最初他是抵觸的,他擔心拆遷不公,有一種“早簽吃虧、晚簽得利”的等待心理。
“工作人員一趟一趟到家里來,一遍一遍耐心地給我講政策,幫我算細賬,所有的事情都擺在明面上,給你掰開揉碎地說清楚。征拆的過程和手續都上墻,讓我們明明白白的。工作人員的真誠與熱情感動了我,我感受到了公平與暖心,還收獲了一個‘兄弟’。”王玉波說。
王玉波口中的“兄弟”正是專項工作小組群眾工作組組長李成竹,他主要為群眾講解政策。
李成竹說:“棚戶區改造是民生大事,改造過程中涉及人民的利益,每家每戶都有不同的訴求,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要把政策讀懂吃透,按照征收政策,哪些方面的利益群眾應該得到,哪些政策紅線不能越位,都要清清楚楚。只有本著為每戶居民負責的態度,對所有被征收居民的家庭情況和房屋狀況都全面了解,棚改工作才能在和諧有序的氛圍中高效推進。”
為了與群眾更好地溝通,李成竹和同事們加大入戶頻率,有些住戶白天不在家,他們就晚上去;有的住戶經營水果攤,他們就搬著小馬扎幫著賣水果;有的住戶不見面,他們就拿著幾個燒餅當干糧守在門口等,一次不行,就去兩次、三次……跟他們拉家常了解訴求,幫助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耐心細致地為他們講解征收政策、補償標準等,一筆筆為他們算細賬、經濟賬、長遠賬,從而消除顧慮、打消疑問,常常是說得嗓子都要冒煙了也顧不上喝一口水。
在征拆工作中,群眾滿不滿意,能否順利拆遷,公平、公正的征收與補償方案是關鍵。
在拆遷開始前,該專項工作小組對片區被征收房屋進行詳細丈量、登記、匯總,建立詳細工作臺賬,采取“一戶一策”方式,真正把政策解釋透,充分調動群眾主動參與棚改積極性,確保入戶調查摸底到位。拆遷過程中,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對關系居民切身利益的安置、補償、補助、房屋評估標準等政策全部公開,最大限度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同時,相關部門、街道做好居民群眾工作,合理合法處理群眾訴求。
一次次的上門走訪,讓一線工作人員和群眾從陌生人變成了朋友,群眾的心門被打開,居民們理解到棚戶區改造帶來的長遠好處,對拆遷工作也變得支持、配合起來。就這樣歷經130天,今年1月12日,干休所棚戶區改造項目圓滿完成拆遷工作。
干群合力圓夢
群眾工作法是棚改的制勝法寶。從棚改工作伊始,專項工作小組便成立居民小組,入戶宣傳政策、直陳利弊,和群眾建立起心連心的關系。
如今,干休所棚戶區的百姓對拆遷政策認可、對拆遷工作人員熱情真誠服務的贊揚聲不絕于耳。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來這一天。等安置房建好分到新樓,我們家將擁有自己的新房。在這兒真是住夠了,以后再也不用擔驚受怕地生活了。如今棚戶區改造,對于我們這些棚戶區居民來說是千載難逢的喜事,我們的安居夢要實現了。”今年64歲的楊建敏是一名退役軍人,他不僅早早在征拆合同上簽了字,還積極幫助宣傳,動員鄰居積極配合拆遷。
“信任政府,我第一個交的鑰匙搬的家。”居民孫光躍說,“我在這里居住了近20年,是一名下崗職工,改善住房條件是我這些年的心愿。我們這一片屬于城市商業核心區,臟、亂、臭、差,太影響城市形象了,我非常支持拆遷工作。”
“我真真切切感受到政府的決心和工作人員的暖心,這里改造后,城市會更加整潔,助力我們黃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這是惠民的大好事。”居民劉興信說。
干群合力,做實群眾工作、推進和諧征拆,既促進工作,又贏得民心。在專項工作小組辦公室里,記者看到墻上掛著干休所片區居民送來的錦旗,上面寫著“知難而進創奇跡,排憂解難暖民心”。這面錦旗承載著片區41戶居民對干休所棚戶區改造專項工作的認可。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黃驊市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集中攻堅行動聚焦民生領域的難點痛點,聚焦損害群眾利益的糾紛矛盾,聚焦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急難愁盼”,聚焦城市最難辦、最棘手的管理頑疾,推出實招硬招,辦成實事好事。
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集中攻堅行動開展以來,除了干休所棚戶區改造,該市汽車城片區征收改造、“賈家墳”南小巷拆違等攻堅戰也捷報頻傳,其他攻堅小組也取得階段性成果。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要求,以飽滿的熱情、必勝的信心、扎實的作風投入到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秉承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的宗旨,從重點民生領域切入,真正使創建的過程成為群眾共同參與、共享成果的過程,成為全體市民的‘大合唱’。”滄州市委常委,渤海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黃驊市委書記李華峰說。(河北日報記者王雅楠)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