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立虎在包裝車間查看待出庫產品。(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黃武平 攝)
“返鄉創業新農人”系列報道③
仙女山下“百沖坊”臘肉俏
【資料圖】
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黃武平
位于仙女山風景名勝區西南麓的雨湖區鶴嶺鎮仙女村瓦泥組,距離320國道約9公里。這里山清水秀,環境優美,出產的大米、雞鴨、鮮魚、蔬菜等各種農產品,一直深受長沙、湘潭兩地消費者青睞。近年來,村民崔立虎、劉丹夫婦加工的“百沖坊”“百沖里”系列臘肉產品,遠銷省內外。“瓦泥坪臘肉特好吃!”美譽不脛而走,讓昔日寧靜的山村如今成了許多網紅的直播打卡地。
3月8日上午,37歲的崔立虎在熏制車間查看火塘、肉品,妻子劉丹和兩名網絡營銷助手籌備今年第一批產品直播帶貨事宜,忙得連中飯都顧不上吃。
“走進崔立虎的熏制車間,有種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感覺。”一位來自長沙市區訂購臘肉的顧客說,自己出身農村,從小見慣了掛在柴火灶頭的臘肉、臘魚,充其量只是3-5平方米大的專用熏烤房,如此大容量、配套設施齊備的標準化熏制車間還是第一次看到。
這座熏制車間及附屬設施占地1200平方米,外觀像一座兩層樓高的房子,被分隔成10多間,可同時熏制10噸豬肉。每一間熏房的下面是火塘,上面部分可以懸掛3層畜禽肉或香腸,以雜木、谷殼做燃料,火塘門邊有控溫檢測儀表。每間火塘背面設置了“樓門”,利用移動樓梯懸掛、摘取肉制品,以及日常巡視檢查。
崔立虎介紹,目前產品以臘豬肉為主,其次是香腸、雞魚,完全按照傳統方法加工,除食鹽腌制外,沒有使用任何保鮮劑、增色劑等。每批鮮肉要腌制5天、熏制40天以上,絕不為貪圖銷量而超標準增溫或提前上市,確保“農家臘肉”的原汁原味。因此,無論線上線下銷售,都有很多回頭客、客帶客。初步統計,去年總產值達200多萬元,年底更是供不應求。今年第一批產品上市在即,早就有老顧客捷足先登,下了訂單。
崔立虎大學畢業后在長沙市創辦了一家公司,承攬園林綠化工程,效益一直較好。他父母都是農民,靠種田養雞為生,所以他工作之余經常回家替父母分擔一些農活。同時,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和資源優勢,陸續將住房周圍打造成了花園式美麗庭院,有休閑長廊、四季花草,還有木屋茶室。10年前,父親因高血壓中風導致下肢癱瘓,生活不能自理,為了事業家庭兩不誤,2016年,崔立虎決定放棄一部分公司業務,安排妻子劉丹回村創辦仙女家庭農場,兼顧照料父親生活起居。他們在村里流轉了50畝山地,雇請當地村民飼養土雞,并收購周邊農戶的山塘魚、雞鴨、生豬等,按照傳統臘肉制品的腌制、熏烤流程加工臘制品。
2019年,隨著臘肉制品產銷量和知名度提高,崔立虎夫婦注冊成立了仙女瓦泥坪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申請了“百沖坊”“百沖里”特色農產品商標,投資打造了標準腌制車間、熏制車間、冷庫和成品包裝車間,公司步入了標準化、規模化生產軌道。如今,崔立虎常年雇請當地5名村民做事,腌制上架、產品出爐時每天要臨時雇請約20人。周圍農戶飼養的畜禽、魚類產品根本不夠用,尤其是豬肉必須找周邊的規模養殖大戶采購。去年,所有生產場地進一步擴大,標準化、信息化程度更高,產量穩步遞增,夫妻倆進軍網絡直播帶貨行列,與既有的電商合作平臺同步銷售。
崔立虎表示,將堅持靠品質占領市場,積極投身現代農業產業,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和力量。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