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點:致富經丨一家三代傾心一顆蓮

2022-08-03 08:30:45    來源:湘潭在線    

胡偉娟向顧客介紹湘蓮產品。 (記者 王希臺 攝)

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希臺 實習生 彭思琪


(相關資料圖)

一顆蓮子的影響力有多大?湘潭縣花石鎮的胡家人告訴你:足以讓三代人為之傾心。

說到湘蓮,不得不說湘潭縣。說起湘潭縣的蓮子,不得不提花石。

花石鎮因湘蓮而興,依靠小小的蓮子,花石鎮做成了全國知名的湘蓮集散中心,也是湖南省首批10個農業特色小鎮之一。每到夏秋蓮花盛開、湘蓮成熟季節,荷田邊上,人來車往,一派豐收景象。

在花石鎮,有一家集湘蓮種植、收購、生產、銷售和科研為一體的公司——湖南和億蓮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掌門人是一位女將,叫胡偉娟。

在花石鎮,不知道胡家的人很少。胡家人三代種植湘蓮,幾經起落,才將湘蓮產業不斷做大做強。

胡偉娟的爺爺叫胡基發。那時候,胡基發種的蓮子雖不多,但值錢。“一斤湘蓮可以買4斤肉。”胡偉娟說,爺爺生活的那個年代,種植湘蓮主要用來換米、換肉,養活一家人。

也許是胡基發種植湘蓮打下了好基礎,到兒子胡云高手上,終于將湘蓮種植業發展壯大了。

20世紀80年代,胡云高是最早南下跑廣州的人。他北上湖北開辟湘蓮種植基地,種蓮販蓮,早先用電報聯絡買家,在北邊收貨,經花石鎮中轉,將殼蓮、白蓮和紅蓮銷往廣州。胡云高成了改革開放后花石鎮第一代蓮商。

如今的胡云高已82歲高齡,女兒胡偉娟說,父親頭腦靈活,后來慢慢鉆研湘蓮加工機械,改變了原始手工加工模式。

1986年,胡云高已將湘蓮產業發展到一定規模,當時在胡家作坊加工蓮子的工人就有好幾百人,胡云高也成了花石鎮最先富起來的一批蓮商。在胡云高的帶動下,當地百姓種蓮積極性大大增強,花石鎮湘蓮產業漸成規模。

創業的路上絕非一帆風順。受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影響,湘蓮的價格跌到了谷底。胡云高一夜之間從富翁變成“負翁”。

“商場如戰場,我們是真體會到了,幾百萬家產都賠光了,我感覺那時家里的天都是黑的。”胡偉娟回憶說,她是家中最小的一個孩子,父母視如掌上明珠,而隨著家道中落,她這位“千金小姐”也不得不成為“打工妹”。

在打工的幾年,胡偉娟沒有絲毫歸屬感。思量再三,這位敢闖敢拼的“花石妹子”毅然決定返鄉繼承父親的“衣缽”,2006年,她以2萬元錢起步開始經營湘蓮生意。

“種植湘蓮,花石有本地優勢;經營湘蓮雖然受挫,但我們的生意經仍在,我堅信自己的選擇是對的。”胡偉娟說,剛開始經營規模很小,前期因為缺人手,她都是親力親為。

資金不足就想辦法融資,技術不成熟就虛心向父親請教,沒有銷售渠道就自己去推銷去爭取……無數個奮斗的日夜,讓胡偉娟越挫越勇,憑借著一身的闖勁兒,她漸漸做出了一些成績。2012年,胡偉娟在家人的支持下創辦湖南和億蓮業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在湘潭縣建有2000余畝的湘蓮種植基地,用于寸三蓮品種保護與提純復壯。公司擁有湘殼蓮和泰殼蓮流程加工生產線4條,色選、去芯、磨皮、開邊等機器30余臺,基本實現整個生產流程自動化,產品暢銷遠銷西歐,東亞各國。

胡偉娟介紹,公司有50多名工人,都是本地人,為方便貧困人群就業增收,公司特意在勞動密集型的生產環節設置了“扶貧車間”。

當初那個拿著兩萬元積蓄毅然返鄉創業的小姑娘胡偉娟已當選為市人大代表和湘潭縣湘蓮產業協會副會長,她和團隊拿下了8項實用新型專利,她們生產的“荷憶去芯磨皮白蓮500克”榮獲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農產品“金獎”。

“興一方水土,展湖湘文化。湘蓮有歷史,是傳統的健康食品,一定有市場、有前景,我們一定會把湘蓮這個品牌傳承和發揚光大,一代一代傳下去。”胡偉娟說,花石鎮已成為全國最大規模的蓮子集散中心,湘潭縣湘蓮現代農業產業園已獲準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他們將乘著政策的“東風”再出發,做大做強湘蓮產業,做優做響湘蓮品牌。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