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速看:讓生態價值空間“更”新!廣州積極探索EOD模式

2022-08-02 15:25:08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綠水青山”如何變成“金山銀山”?生態價值空間如何在城市更新中獲得新生?近年來,EOD(生態環境導向的城市開發)模式備受關注。廣州也正在積極探索EOD模式,助力大灣區綠色高質量發展。

以海珠濕地EOD發展模式為先行先試,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正聯合國家開發銀行、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持續探索森林、濕地、海洋等生態地區在綠色金融支持下的EOD模式開發與實施全流程。

海珠濕地


(相關資料圖)

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與生態旅游、城鎮開發融合發展

EOD(Eco-environment-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是以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為基礎,以特色產業運營為支撐,以區域綜合開發為載體,采取產業鏈延伸、聯合經營、組合開發等方式,推動公益性較強、收益性差的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收益較好的關聯產業有效融合,統籌推進,一體化實施,將生態環境治理帶來的經濟價值內部化,是一種創新性的項目組織實施方式。

2018年8月,生態環境部出臺《關于生態環境領域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首次明確提出“探索開展生態環境導向的城市開發(EOD)模式,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與生態旅游、城鎮開發等產業融合發展,在不同領域打造標桿示范項目”。

EOD模式既搭建了 “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的橋梁,也轉變了傳統的由政府“純投入”的生態治理模式。不以任何形式增加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力爭在政府“零投入”的情況下實現項目整體收益與成本平衡,是EOD模式的“初心”。2021年、2022年生態環境部共發布兩批94個EOD試點項目,主要分布在華中、華東地區,特大城市上海、天津、重慶均有涉及。廣東省目前僅有韶關市曲江區生態環境導向的煤矸石綜合利用項目成功申請試點,粵港澳大灣區尚無試點。廣州正在積極探索EOD模式,助力大灣區綠色高質量發展。

以海珠濕地EOD發展模式為先行先試

廣州位于南嶺和南海的生態過渡區、粵中低山丘陵與珠江三角洲之間的過渡地帶,北部銜接南嶺山地,中部多為沖積平原和臺地,南部為珠江入??诤0稁е匾M成部分,是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格局的重要組成,兼備山、水、林、田、湖、海等豐富的生態系統類型。目前正在多個生態價值區域開展EOD模式實踐,擬以世界超大城市中心城區面積最大的濕地——海珠濕地作為先行示范區,推動“兩山”價值轉化實踐。

廣州EOD價值區域

海珠是廣州老城區中唯一集江、涌、湖、林、園為一體的生態區,海珠濕地占地面積1100公頃,名副其實的廣州“綠心”,建成9年以來,發揮嶺南生態智慧,從瀕臨消失的萬畝果園華麗變身,成為具有全國引領示范意義的國家濕地公園,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生物多樣性顯著提升,產業、文化、教育等多種資源聚集,具備開展EOD模式試點的多元優勢。

以海珠濕地EOD發展模式為先行先試,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正聯合國家開發銀行、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持續探索森林、濕地、海洋等生態地區在綠色金融支持下EOD模式開發與實施全流程,奮力推動生態環境保護與城市格局發展邁向新高度,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為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美麗廣州樣板增添更多“綠色名片”。

海珠濕地EOD實施組合初步意向

據悉,海珠濕地EOD以建設“國際重要濕地、環中央濕地價值圈”為目標,結合華南國家植物園建設,統籌濕地內外的一體化區域,策劃生態修復、基礎設施、產業提升三類項目庫;根據肥瘦搭配、位置相鄰和權屬相關的選取原則,將項目組合為多個EOD實施組合包;按照實施時序分批推進,保證包內盈利與融資自平衡。探索形成綠色產業收益與環境質量的長期正相關關系機制,實現區域整體溢價增值和產業持續反哺。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杜娟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