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大洋網訊 近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十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增江街光輝村的飛泉洞摩崖石刻入選。
飛泉洞摩崖石刻又稱曲水流杯摩崖石刻,位于增城區增江街光輝村。在湖塘埔自然村后山崖壁上,山的南面山溪中有水潭,潭邊有崖壁,溪水從高處潺潺而入,猶如清泉涓涓注入杯中,故名“曲水流杯”據民國《增城縣志》載:東晉時期葛洪(葛仙翁)曾來此采藥洗煉仙丹,后人建祠、亭紀念。自那以后,更多的仁人君子慕名前來游玩,謁葛仙祠、觀碾藥石、飲流杯沱,或別前或題詩或留記,留下了摩崖石刻等許多文化遺跡。
崖壁上現仍存有文字石刻10處,其中北崖3處,南崖7處,每處自成一幅。其中有紀年的6處,無紀年的4處(部分文字已殘)。有紀年的石刻中,最早的刻于北宋熙寧四年(1071),最晚的刻于清乾隆辛丑年(1781),其間還有南宋乾道戊子年、明天順己卯年、正德辛巳年和萬歷壬子年的文字石刻,前后共越5個朝代710年。石刻有楷書、行書、行草、隸書等多種字體,有七言詩、五言詩,有游后留記,現抄錄附備注欄。
飛泉洞摩崖石刻歷近千年而保留基本完好,是廣州市現存最早的一批摩崖石刻,具有珍貴的文物價值,于2002年7月公布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另外,飛泉洞摩崖石刻現存的石刻文字大部分保存較好。有少數摩崖石刻的文字因表層風化剝落而模糊不清,局部摩崖石刻遭毀壞。
為做好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增江街多措并舉,持續推進文物資源的保護利用,豐富保護利用內容和形式,力求讓飛泉洞摩崖石刻煥發新活力。圍繞“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保護工作方針,增江街啟動了飛泉洞摩崖石刻本體保護工程(一期),計劃于2022年8月中旬完工,力求讓文物煥發新活力。
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徐靜 實習生崔天正 通訊員增宣 李詩敏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