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冷空氣影響廣州,溫度驟降的同時也帶來了湛藍的天空和美麗的魚鱗云。在海珠區閱江路一帶,美麗的風景在陽光和藍天的襯托下更加宜人。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駱昌威攝
大洋網訊 昨天,第五屆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簡稱“廣州獎”)舉行了入圍城市的最后一場答辯會。至此,入圍城市代表已全部答辯完畢,本屆廣州獎的獲獎名單即將于明天正式公布。
自2012年創設以來,廣州獎就著眼于可持續的城市化,至今匯聚了來自六大洲的超過1200個城市治理案例,共有75個城市創新項目入圍和20個獲獎項目,展現出滿滿的“國際范”。具體來看,廣州獎共頒發國際城市創新獎20個,單列獎項4個,共有22座城市獲得各類獎項,100座城市入選專家推薦城市。22座獲獎城市中,中國獲獎城市3個,占比13.6%,國外獲獎城市19個,占比86.4%,充分體現出獎項的國際性。
十年來,廣州獎的發展歷程,折射出全球城市的創新趨勢。廣州獎也成為全球范圍內知識共享的平臺。當城市與地區面對共同的挑戰,采用創新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成為這些城市的共同特征。回顧眾多城市案例,廣州獎對于“城市創新”的定義,并非簡單意義上的科技化與智慧化,而是采用創新方式來解決問題。2016年,玻利維亞拉巴斯市的“斑馬人”項目就讓人眼前一亮,項目讓青少年扮“斑馬人”指揮過馬路,用“有趣”來解決嚴肅的問題。
當前,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城市社區亟須建立韌性,實施促進弱勢群體(特別是婦女和年輕人)公平和包容的政策。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問題將促進城市開發創新項目,改善公共衛生、交通出行、氣候、貧困問題和社會正義。在這種情況下,城市和地區之間以及內部開展合作愈發重要。廣州獎的許多獲獎案例和入圍案例都證明了這一點。
今年入圍的城市項目中,抗擊新冠疫情是其中的重要議題。如中國重慶創新應用“三級應急機制”緊急處理城市醫療廢棄物,印度奧里薩邦發起“城市工資就業倡議”緩解新冠疫情給城鎮貧困勞動人口造成的經濟壓力,黎巴嫩丹尼區充分調動年輕人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等。此外,環境保護項目則與往年一樣,仍舊是廣州獎備受關注的議題。其中,丹麥首都大區打造自行車超級高速公路,厄瓜多爾基多都市區要先達到生態指標、減少碳足跡才能蓋新樓,美國洛杉磯開發共享開源工具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等都涉及可持續發展與環保。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申卉、徐雯雯)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