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侄子搖身一變 成了叔叔的“新女友”

2021-10-14 09:37:11    來源:工人日報    

年近50歲的叔叔渴望戀愛,侄子假扮女性騙叔叔10萬元;謊稱能高價拍賣糧票、郵票、硬幣、書畫等藏品,200余名老人被騙633萬元……騙子很猖獗,為何專盯老年人?老年人被詐騙案件頻發,是否存在法律漏洞?重陽節前夕,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親侄子搖身一變,成了叔叔的“新女友”

叔叔渴望成家,親侄子卻想趁機“撈”一把……近日,北京市三中院審理了這起詐騙案。50歲的張某單身多年,渴望找個知心人相守相伴。他想讓20多歲的侄子小張幫他留意一下身邊的女性,合適的話可以介紹給他。小張見自己的叔叔求愛心切,便萌生了假扮女性騙叔叔錢的想法。2020年5月,小張用自己微信小號主動添加張某的微信,謊稱是其侄子的同事“王亞茹”,開始了和張某長達兩個月的“戀愛”。

“戀愛”期間,小張多次以購買火車票、生病就醫、女兒買手機等理由向張某索要錢款。為了這份來之不易的“愛情”,張某毫不猶豫地在微信中給對方發了不少紅包。眼見騙錢成功,小張很是得意,把這件事告訴了自己的女性朋友小陳。

幾次轉賬后,張某有點不安,產生懷疑,小張為進一步取得張某的信任,便拜托小陳使用“王亞茹”的微信與張某進行語音聊天,承諾一定會給小陳好處。小陳覺得就是幫忙說幾句話便答應了。事后,小張買了一部新手機送給小陳。有了小陳的語音“助力”,小張順利地獲取信任,二人的關系繼續保持。

張某先后28次向小張轉賬94400元。直到某天,小張厭煩了張某催促見面的請求,也感覺要錢不如之前順手,便拉黑了張某。

在多次聯系“王亞茹”未果后,張某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到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于2020年11月和12月分別將小張和小陳抓獲。最終二人因犯詐騙罪,被判處刑罰。

法官張瑞晨提醒,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渴望擺脫孤獨的心理,以婚戀交友為名、通過甜言蜜語一步步“套牢”被害人實施犯罪。對于剛認識的陌生人,不能全盤托出自己的真實情況,應保持社交距離,以清醒的頭腦進行交往。

謊稱高價拍賣藏品,詐騙百余老人

除了情感詐騙以外,投資理財也是老年人被騙的重災區。

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間,王某一伙兒給78歲的聞女士等老年人撥打電話,要求聞女士等人將收藏的糧票、郵票、硬幣、書畫等藏品帶至王某公司,后虛構其能幫助聞女士等老人將收藏物品以高價拍賣,騙取聞女士等200余名老年人共計633萬余元。

庭審過程中,23名被告人對詐騙百余名老年人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經查,該犯罪團伙以“拍賣公司”名義詐騙百名老年人,謊稱高價回收藏品,收取推廣費、宣傳費等費用。最終,法院以詐騙罪、強迫交易罪判處被告人王某等23人有期徒刑15年至1年10個月,并處罰金。

老年人為何容易被騙子盯上?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通過梳理2018年以來關于老年人投資經營糾紛的案件情況發現,該類糾紛9成以上非個案,案件常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合同詐騙等刑事犯罪相關聯。

由于對理財投資專業知識不足,出于對高新科技、貴重奢侈品等事物的不了解和盲目信任,當有理財年收益在8%以上甚至超過24%時,一些老年人出于對高額利益回報的貪念,很容易陷入高利陷阱。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多數老年人證據意識不強,不注意保存相關書面材料,導致舉證困難,不但維權周期較長、難度也較大。即便能通過民事訴訟解決糾紛,也通常會遭遇人去樓空、無可供執行的財產、訴訟請求難以充分有效實現的情況。

如何破解“老人款陷阱”

針對老年人遭遇詐騙維權難,記者采訪了律師和法律專家。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表示,騙子利用老年人情感上的脆弱、孤獨,利用老年人想發財致富的心理,推出各種針對老年人特點的、對號入座的詐騙話術、陷阱,這一現象暴露出監管部門的監管不力。市場監管部門、司法行政部門和其他部門要形成監管合力,打造老年人友好型的監管體制,要消除監管盲區、提升監管效能,形成信息共享、無縫對接的執法監管合作機制。人民法院受理保護老年人的案件,除了判案,還要做好以案釋法的工作,另外可以給相關執法部門出具司法建議書,加大執法力度,消除監管懈怠。

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律師王馨仝認為,由于老年人證據收集意識不強,被騙過程中多表現為“口頭承諾”,沒有文字聊天記錄或者轉賬支付證明,所以在司法機關受理案件時,常因為沒有證據不予立案。對此王律師認為,對于有多位老年人報案被騙的情況,相關司法行政部門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便利,比如法律咨詢或者證據搜集的相關指導。

如何保護老年人的合法財產權?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賈志恒律師認為,應增加老年人的法律意識:當簽訂養老、理財等協議時最好有專業人士把關;妥善保管存款憑證、房屋產權等,不要輕易交給別人。

為了構筑防詐反詐的“防火墻”,有關部門正在積極應對。今年4月26日,公安部推出了國家反詐中心APP;5月12日,公安部刑偵局官方微博發布了《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宣傳手冊》。各地公安機關積極向老年群眾宣講如何預防電信網絡詐騙的相關知識。采訪中,多位法律人士表示,老年人應樹立自我保護意識,看好自己的“錢袋子”。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