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來,為了阻止電動自行車“上樓”,不少小區在樓下加裝了電動車充電設施。然而,記者探訪多個小區發現,這些新安裝的電動車充電設施,不少成了“擺設”,有的充電樁已損壞,有的被不充電的車輛占據。
現狀
維修不及時 壞了近一半
“樓下19個充電樁壞了7個,剩下的使用率還很低。”家住豐臺區馬公莊的王女士無奈地說。在豐臺區馬公莊1號樓東側,安裝著19個充電樁,但其中7個有不同程度的損壞:有的是充電插座破裂,有的充電口脫落懸在半空中。剩下的充電樁也有一半被自行車和廢舊電動車擋住,還有一輛汽車停在充電樁旁,擋住了3個充電口,正常充電的只有3個。
繼續向北走100米左右,還有一個公共充電區域,安裝的30余個充電樁使用率也不高。其中,有3個充電樁之間的空隙密密麻麻放了近10輛自行車,一輛快遞電動車橫在旁邊,擋住了5個充電樁。
小區居民王女士說,安裝充電樁絕對是好事兒,但是希望后期的維護能跟上,充電樁壞了也沒人及時修,使用率大大降低。此外,王女士還希望大家都能有自覺意識,不充電的電動車停在別處。
記者將充電樁損壞的情況報告給社區,工作人員表示將盡快聯系維修人員處理。
車棚擠滿車 充電口沒人用
豐臺區方安苑小區東南角設有10個電動自行車充電樁,旁邊有“電動車充電專用區域,非充電車禁止停放”的標牌,然而車棚里很多車并不在充電狀態,10個充電口只有2個在使用。小區西南側的20個充電樁僅有6個在用,西北側的10個充電樁一個都沒人使用。
“我剛從西邊過來,那邊都滿了。這還有點空兒,趕緊充上。”魯女士把東南角充電口前的車挪了挪,勉強騰出了一個充電位。“你看這三輪車和電動車,老在這擺著,有好幾個月了!”說話間,另一位車主推著一輛電動自行車進來,她將車“擠”進車棚后并沒有充電。這位女士解釋說:“電動車不讓上樓,放有棚的地方放心點兒。小區新安了不少充電樁,能不能再多一點停車棚供大家停車呢?”
記者探訪發現,很多小區都存在這樣的情況,電動自行車停放的需求遠大于充電的需求,車棚里擠滿電動自行車,但充電的少。海淀區天秀花園澄秀園一存車區內,5個充電口沒有一個在使用。
方安苑小區中原物業仲副經理說:“禁止電動車上樓的規定出臺后,我們又安裝了四五十個充電樁,小區目前有近百個充電樁。接著,我們裝了電梯阻車器,杜絕了推車上樓的情況。但小區已有20年歷史,空間非常有限,我們已經把所有地方都利用上了,還占了好幾個車位。”仲副經理坦言,電動車占地兒不充電很難管,物業并不是執法單位,只能提醒、勸導。
新解
刷卡才能進的智能車棚受歡迎
一卡一車進入,充電、停放有序,配備消防設施……相較于利用率不高的傳統車棚,朝陽區勁松二區物業辦公室隔壁的智能車棚則深受居民喜愛。
站在智能車棚前,入口的玻璃門緊閉,居民只有刷卡才能進入。車棚內共有充電樁20余個,大部分車輛都在充電,不充電的電動車和自行車也有地方存放。此外車棚內還安裝了監控、消防設施和自動斷電系統保障每一輛車的安全。
聯系我們:434 921 46@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2002377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