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拖網非法捕魚,跨省勞務代償承擔部分生態修復責任_訊息

2023-06-14 18:41:01    來源:揚子晚報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從南京海事法院獲悉,該院自2019年12月履職以來,截至今年5月31日,共受理各類海事海商案件10250件,審執結9218件,新收案件數位列全國海事法院第4位。6月13日,南京海事法院發布一批服務保障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其中包括江蘇省內首例判決以跨省異地勞務代償形式承擔生態環境損害修復責任的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等。

跨省勞務代償,承擔海洋生態環境損害修復責任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0年7月,周某某等三人在明知禁漁期禁止捕撈水產品的情況下,使用“三無”船只、發電機、電纜線等禁用工具,先后四次到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新洋港近海區域(機輪拖網漁業禁漁區),采用拖網作業和電捕方式捕撈水產品。基于非法捕撈行為給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的嚴重損害,南京市人民檢察院提起海洋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要求周某某等三人對海洋環境的生態修復費用承擔賠償責任。

法院經審理認為,周某某等三人拖網、電魚等非法捕撈行為影響了魚類、蝦類等海洋水生生物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破壞了海底生物群落的穩定,已經造成海洋生態環境的嚴重損害,構成環境侵權,應承擔侵權責任。該三人對海洋生態環境侵權行為具有共同故意,捕撈與收購之間形成完整利益鏈條,構成共同侵權,應共同承擔生態環境損害修復的責任。考慮到周某某等三人家庭經濟困難、賠償能力有限,法院最終判決該三人以勞務代償方式替代履行部分生態修復責任,并確定溫州市海洋與漁業執法支隊對兩名浙江籍責任人的替代性勞務進行監管。當庭宣判后,周某某等三人均表示服判息訴。

據介紹,該案是江蘇省內首例判決以跨省異地勞務代償形式承擔生態環境損害修復責任的民事公益訴訟案件。該案的審理和宣判,是南京海事法院堅持生態優先理念,加大海洋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力度的重要舉措,也是長三角海洋生態環境區域協同治理的一個成功實踐。

發揮海事強制令優勢,破解造船合同履行僵局

2020年5月,遠儀船務公司與美爾美圖船業公司簽訂《船舶建造加工合同》,約定美爾美圖船業公司在8個月內以來料加工方式建造完工一艘大型船舶,船舶建造款按噸位計算,每噸2980元。船舶建造過程中因多種原因導致工期嚴重延誤,雙方協商后,美爾美圖船業公司向遠儀船務公司出具《船舶建造聯系復函》,承諾收到遠儀船務公司再行支付的170萬元后,限期完成船舶下水、交船手續,船舶建造款按照合同辦理結算。

遠儀船務公司2022年7月向美爾美圖船業公司支付了170萬元,美爾美圖船業公司于2022年10月完成船舶檢驗,并取得船舶檢驗證書,但其以船舶建造款未結清為由扣押船舶檢驗證書,拒絕協助辦理船舶登記手續。遠儀船務公司向南京海事法院申請海事強制令,并提供了擔保,請求法院責令美爾美圖船業公司交付船舶檢驗證書、協助辦理船舶所有權登記等。

法院經審查,裁定準許請求人遠儀船務公司的海事強制令申請。美爾美圖船業公司提出復議申請,法院認為,美爾美圖船業公司導致遠儀船務公司投入巨資建造的船舶無法正常航行和營運,已對遠儀船務公司產生現實且緊迫的損害。美爾美圖船業公司以船舶建造款尚未結清為由主張其享有船舶留置權,不符合法律規定和當事人之間的約定,雙方關于船舶建造款的爭議可另行解決,故依法駁回復議申請,維持原裁定。

據介紹,本案中面對“多輸困局”,法院充分發揮海事強制令“短、平、快”的程序性優勢,在面對造船合同履行僵局過程中擱置雙方爭議,加快船舶交付的周轉速度,是司法助力船舶建造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舉措。同時,法院將調解貫穿糾紛化解始終,最終促成雙方達成一攬子解決方案,徹底解決了雙方爭議。

加強府院聯動,推進“退漁還濕”民生案件有效執結

2018年8月,鹽城市大豐區海洋與漁業局和大豐區環保局聯合發布《通告》,明確了退漁還濕的整治范圍、整治要求等。2019年12月,大豐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大豐區環保局聯合發布公告,重申了上述內容,再次要求整治區域范圍內的養殖戶立刻停止養殖,退出整治區域并交還養殖塘口。

因余某某等人與沈某某存在案涉海域使用權糾紛,相關設施拆除后,雙方未能就塘口清退獎補款達成一致意見,后訴至南京海事法院。判決生效后,9起案件的同一被告沈某某未能在指定期限內履行金錢給付義務,申請執行人余某某等9人申請強制執行。

執行過程中,法院在了解到被執行人沈某某在鹽城市大豐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有一筆塘口清退獎補款的財產線索后,第一時間與當地政府主管部門核實確認,并釋明人民法院凍結、扣劃獎補款的法律依據。大豐區人民政府查明相關情況后,立即督促責任部門履行協助執行義務,依法發放案涉獎補款。2023年4月,大豐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被執行人沈某某在該局合計128萬余元獎補款匯至法院指定案款賬戶,后款項全部發放到位。

據介紹,該案執行過程中,南京海事法院堅持能動執行,深挖細查財產線索,主動對接政府部門,打通了司法與行政機關的信息“壁壘”,大豐區人民政府及時督促獎補款發放,共同促進案件有效執結,提升了司法公信力,樹立了司法權威。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萬承源 通訊員 竇文彬

校對 盛媛媛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