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看上去雖好,但它也貴得離譜。近日,據媒體報道,即將在西安正式上線運營的“未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項目總投資十多億元。該項目一期規劃具備300P Flops FP16(每秒30億億次半精度浮點計算)計算能力。
今年4月,“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項目工程總承包(EPC+O)及監理”招標公告發布。該招標公告顯示,這個落地在河南許昌的項目總投資估算近5.3億元,項目圍繞“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計劃建設102P Flops FP16的算力。
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作為“新基建”,已成為各地發展重要的著力點。然而動輒數億、十數億元的天價投資,若非地方財力雄厚或當地政府有足夠決心,恐怕也不是隨便就能擔負得起的。聯想到業界常將“降低AI門檻”掛在嘴邊,真到了落地時,卻一點都不“普惠”。
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為什么這么貴?
筆者分析,這背后既有地方應用需求不明確的因素,也有價格亂象作祟。
目前在全國范圍內,僅有深圳、武漢等個別城市已建成或正在建設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多數城市的智算中心還在規劃或描繪藍圖中。作為一段時間內的“稀有物種”,地方在建設和規劃過程中,希望能夠借“十四五”規劃的黃金窗口,盡可能建設一座更大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以彰顯地方重視力度或增加城市知名度。
我國計算機系統結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曾表示,目前各地政府爭先恐后地建設AI計算中心,應用并不太明確。而無論超算中心還是AI計算中心,最重要的都是應用匹配。地方政府建設算力中心的初心,應該是發揮其所長、做最適合的事情。
在各地如火如荼上馬人工智能算力項目的背景下,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建設的價格亂象開始出現。此前已有相關報道指出,2020年城市A的智能計算中心,每100P Flops FP16的算力建設成本為7500萬元,而2021年城市B同等精度下的100P Flops算力建設成本卻高達4.6億元,定位相同、功能相近的智算中心,建設投入相差達到數倍。
價格亂象背后是標準缺失。如前所述,目前人工智能計算基礎設施的建設尚處于產業萌發期,供需雙方均有各自的“算盤”,但卻沒有價格透明這“同一桿秤”。價格不透明,地方在建設智能計算中心時可能就會繞彎路、花冤枉錢。
今年7月,中科院人工智能產學研創新聯盟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計算平臺”。該平臺專門就AI計算中心建設價格亂象給出算力價格標準方案。該方案在綜合存儲、能耗、開發、定制、數據調度等一系列因素,并代入明確的算法標準后,得出100P FP16算力的智能計算中心(同時具備5P FP64、25P FP32算力)的基礎設施價格約為1億~1.5億元。
經過了多輪潮起潮落,如今的人工智能發展正進入全新階段,社會對算力的需求也將越來越大。而要實現人工智能產業的真正爆發,低成本算力或普惠算力供給無疑是關鍵助力。在智能化大潮的機遇期,行業急需切實以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開展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建設,以公開、透明的方案匡正價格亂象,這樣才有助于人工智能產業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