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市非機動車管理條例,到今年10月31日,為期3年的超標電動自行車過渡期將正式結束。屆時,不合規車輛將不予上路行駛,違者面臨罰款。截止日期一天天臨近,記者走訪時卻發現,不少黃牌車車主仍在觀望,部分車行依然提供解除限速等服務,或者干脆支招買家線上買件自己動手。
超標電動自行車一直是道路安全的巨大隱患。據報道,通過私裝改速控制器,部分電動自行車時速能提升至每小時40公里左右,堪比機動車。可速度“快得飛起”的同時,不少車主卻對交通法規視若無睹,橫沖直撞、逆行加塞、強闖紅燈,儼然成了“馬路殺手”。針對這一病灶,國家于2018年出臺新國標明確劃出“速度上線”——非機動車最高車速不得超過25km/h,北京也對標新國標出臺法規,要求電動自行車登記上牌,禁止違規改裝車上路,并給臨時黃牌車設置了3年過渡期。
底線已經明確,過渡期眼瞅結束,電動自行車非法改裝為何依然“跑冒滴漏”?客觀來說,降速“穩一點”,當然也會“慢一點”,一些爭分奪秒的外賣騎手、掐點打卡的上班族未免不情不愿,他們是“騎行大戶”,也是“改裝主力”。加之在傳統道路法律責任劃分中,機動車往往被認為是強勢一方,出現剮蹭事故,也多認定汽車車主擔責,這也讓不少電動自行車車主對危險騎行存有僥幸心理。面對投機取巧的旺盛需求,不少店家對安全隱患只字不提,“不會出問題,也沒人查”等謊言也助長了漠視心理。
規范管理電動自行車,是道路安全建設的重要一環。從這個意義上說,以施行新國標為契機,堵上非法改裝漏洞,推動電動自行車走出“監管盲區”刻不容緩。針對上述亂象,首先要及時查處,鏟除新舊更替過程中衍生的隱秘利益空間。在此基礎上,尤須繼續以“抽查+重罰”狠剎頂風作案,要查車主,也要查車行。執法必嚴的同時,也要優化便民服務網點,盡可能方便群眾一站式購車、登記上牌,并下大力氣督促廣大車主戴好安全帽。多管齊下,多措并舉,假以時日,疾馳的飛車才能慢下來。
聯系我們:434 921 46@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2002377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