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讓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實現群眾持續增收

2021-07-12 08:48:03    來源:天津廣播電視臺    

讓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小康圓夢,11日來看,天津通過提供資金、技術,幫助重慶萬州和陜西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等受援地,做強優勢產業,實現群眾持續增收。

張保華,陜西安康市蠶種場場長,每年都要為當地養殖大戶提供蠶種。但是,隨著需求量增加,廠房小、設備老,導致蠶卵孵化數量和成功率越來越低。在津陜協作中,2019年,天津瞄準鄉村振興主導產業,拿出專項資金,支持安康市蠶種場提升改造。

利用天津的幫扶資金,蠶種場新建了4間自動控制培育室。他們還從浙江等地引進了新蠶種,雜交繁育,提高桑蠶產量和抗病性。張營村養殖大戶張樂的6個養蠶室,今年就都用上了蠶種場繁育的新品種。

借助津陜資金支持,安康市蠶種場還培訓了300多名優秀技術員,下村入戶,一對一指導。現在,張樂一年可以多養3個批次的桑蠶,一年產值達到90多萬元。

擴大規模的同時,張樂還成立起合作社,吸引了村里脫貧戶入社,帶動更多村民共同致富。

發揮合作社帶動作用,目前安康市共有134家合作社,吸引16000多戶農民入社,人均年收入達到9000多元。天津還助推當地建了3個絲綢深加工企業,絲綢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年產值近20億元。“十四五”期間,天津將借助津陜協作,幫助當地培育壯大桑蠶養殖、現代中醫藥等主導產業規模。

冉慶光,是三峽庫區移民。最初路邊擺攤的他,如今在重慶萬州經營著5家烤魚店,一天能賣掉上千斤魚。生意越來越好,可冉慶光心里并不踏實。

助力鄉村振興,天津對口支援萬州區的重點工作,就圍繞魚做文章,幫扶工作組走訪調研發現,萬州當地的魚,品質雖好,但生長周期慢,如果能改良品種,解決這個問題,不僅能帶動當地村民增收,還能壯大特色產業,一舉兩得。幫扶工作組請來兩地水產部門和天津水產養殖企業的技術團隊,基本每個月都要往萬州跑一趟,經過試驗,發現天津培育的烏克蘭鱗鯉,特別適合當地水質。

但徹底換養新品種,老鄉們顧慮重重。工作組發現,除了養魚,萬州當地種水稻的農戶比例也很高。正好在天津,這個品種的魚剛剛完成水稻田試養,無論是稻子產量還是魚的長勢,數據都不錯。大家想到,讓老鄉們在水稻田里先試一試,即便魚養失敗了,也不影響水稻的收成。晉右平,是萬州區龍沙鎮印合村的養魚能手,他自己還承包著50畝稻田。聽了專家的詳細介紹,晉右平心動了,決定試上一試。

今年5月初,在市合作交流辦協調推動下,天津企業捐助的30萬尾優質魚苗空運到了萬州。經過水質測試、前期試養后,晉右平的稻田成了試點。

眼下,水稻魚長勢喜人,晉右平盤算著把魚塘里的白鰱魚全換成水稻魚。今年下半年,稻魚綜合種養模式將在印合村全面鋪開,讓當地村民的收入再上新臺階。

今年,萬州區將借助天津提供的魚苗和技術,進一步擴大稻田混養面積,帶動農民增收。十四五期間,天津將集中對口支援資金,重點支持萬州區現代農業、生態農業等項目,助力萬州實現鄉村振興。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4 921 46@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2002377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