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很好,沒有以前麻醉后醒來的反胃等不良癥狀。”7月7日上午,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做完胃鏡檢查的高先生,睜開眼,神清氣爽,全然沒有傳統麻醉藥注射后的“暈乎”感覺,無需留觀即可離院。這是我省上市的首個化學1類創新藥——注射用苯磺酸瑞馬唑侖帶來的新體驗。
截至目前,我省已有3個新藥獲批化學1類創新藥,分別是人福醫藥集團研發的注射用苯磺酸瑞馬唑侖和注射用磷丙泊酚二鈉,以及宜昌東陽光長江藥業研發的磷酸依米他韋膠囊。隨著它們陸續應用于臨床,患者就醫的安全性和舒適度進一步提升。
“從數十年一無所獲到一年內有3個1類新藥獲批,這種驚人跨越讓人振奮。”省藥監局技術評審核查中心主任文毅說,這標志著我省創新藥研發取得重大突破,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去年,在全國14個獲批的1類新藥中,我省占了2個,頻次和數量全國罕見。時隔不到一年,人福醫藥集團研發的注射用磷丙泊酚二鈉再度成為我省獲批的第三個化學1類創新藥。
據介紹,1類化學藥品的研發是衡量一個地區創新能力和行業水平的重要標桿。2020年7月以前,我省原創新藥的注冊申報一直未取得實質突破,沒有1類化藥誕生。突然出現如此驚人爆發力,與近年來一系列“暖政”助力息息相關。2015年,國務院出臺《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藥物創新,將納入優先審評審批通道。湖北也出臺“十五條”進一步優化服務助推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舉措。
藥品研發、生產的指揮棒變了,企業也跟著調整戰略布局。細分患者臨床之需,深耕每一個領域,成為這些創新藥研發機構的著力點。
“雖然麻醉藥品已有許多種類,但不斷提高藥品的效能和安全性卻沒有終點。不斷滿足臨床未被滿足的需求,這是我們研發新藥的核心動力。”人福醫藥集團副總裁、總工程師李莉娥說。
在無數次試錯中研發新藥
歷時數年,
篩選15萬個分子化合物
在我省創新藥研發領域,“人福”似乎是創新符號的存在。我省僅有的3個創新藥中,人福醫藥占了2個。
2020年7月,經歷14年艱苦努力,人福醫藥集團注射用苯磺酸瑞馬唑侖獲批全省首個化藥1類新藥,打破了國內外臨床廣泛使用的鎮靜藥物領域近30年無創新藥上市的局面;今年5月,人福醫藥再度“斬獲”化藥1類新藥注射用磷丙泊酚二鈉。
能在一類新藥創新這個被譽為“醫藥研發巔峰”領域占據一席之地,這在國內藥企中為數不多。而作為大功臣的人福醫藥總工程師李莉娥,似乎早已習慣了研發的寂寞。捷報頻傳對她來說,并未帶來“躊躇滿志”,依舊低調沉穩。
研發的路艱辛而漫長,失敗似乎早已成為李莉娥習以為常的況味。10余年前,當人福醫藥決定開發麻醉鎮靜創新藥時,總工李莉娥心懷忐忑:“創新藥的研發要求很嚴格,從化合物到原料藥再到制劑,每一步都難關重重。何況當時人福根本沒做過創新藥,說不定上億元砸下去,十幾年冷板凳坐下來,可能一無所獲。除了穩扎穩打,別無選擇。”
艱辛歷歷在目。李莉娥帶領博士、碩士為骨干的百人研發團隊,從15萬個分子化合物中,一個個比對、淘汰,最終篩選確定三個化合物,作為進一步研發的依據,僅此一項就耗費數年時間;9個化合物晶體,特性各異,融合一體出現相互“排擠”,經歷數十萬次的數據演算,最終找出共性,創造相應條件,形成穩定化合物。
李莉娥帶領研發團隊,在武漢、宜昌、紐約等地設立研發中心,不斷在試錯中探索;他們與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清華大學等建立合作平臺,促進創新成果孵化。
“暖政”激勵,新藥研發氣候宜人
如果說滿足患者臨床之需是企業研發的原動力,那么,營造新藥研發的宜人氣候,則是企業創新的助推力。
2015年,國務院出臺《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藥物創新,將納入優先審評審批通道。其后,湖北本土“暖政”也強力跟進。
2020年,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出臺“十五條”,對國家藥監局受理審批的新藥、創新醫療器械,實施專人幫扶、早期介入、全程跟蹤,加快品種孵化和成果轉化步伐。疫情期間,對100個申報項目開展藥品注冊聯合現場指導,有效加快拳頭品種上市。《湖北省健康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還對獲得國家1類新藥生產批件的企業,每個產品給予3000萬元獎勵。
“暖政”助力下,宜昌東陽光長江藥業自主開發完成的磷酸依米他韋膠囊給我國1000萬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帶來了新的用藥選擇;人福醫藥的注射用磷丙泊酚二鈉,成為目前國內外最先進的短效全身靜脈麻醉藥之一。
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鼓勵新藥研發的新政潤物無聲。“根據生物制品、化學藥品、中藥及天然藥物類別不同,對前期研發費用給予獎勵,最高可達1億元。”
精耕細作,創新藥大有可為
其實,在人福醫藥研發苯磺酸瑞馬唑侖之前,臨床上的麻醉制劑并不鮮見。但它們或多或少地存在些不足:起效慢、對血液循環影響大等,安全性有待進一步提高。人福醫藥構想的理想麻醉藥品是:30秒至1分鐘就可起效,患者在手術中,可以配合醫生完成翻身等動作,且麻醉藥在體內沒有任何殘留。
“患者的需要是藥企研發的指揮棒。”人福醫藥董事長李杰認為,既然有臨床的現實之需,就必須精耕細作。
與仿制藥相比,創新藥的審評不僅對其化學結構的創新和臨床價值有更高的技術要求,質量標準也更為嚴苛。為此,人福醫藥研發人員創新開發多種質量分析方法,對苯磺酸瑞馬唑侖涉及到的57種物質全面開展研究,最終使研發出的產品雜質更少、品質更高。
“表面上看,門檻更高了,卻有著意想不到的收獲。”宜昌人福產品開發中心副主任廖宗權說,該藥研發還為他們帶來一系列高附加值“副產品”:申報10項專利,掌握了一批1類新藥工藝合成等核心技術,培養出一大批創新人才。
“在越來越精細化的醫藥市場和越來越高的臨床需求面前,還有許多空白。”這是人福、東陽光等藥企的共識。他們認為,新藥研發的目標是“要滿足臨床未被滿足的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說,永遠沒有終點。
熱門
聯系我們:434 921 46@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2002377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