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多的對于臺電固態硬盤怎么樣?,臺電固態硬盤怎么樣這個問題都頗為感興趣的,為大家梳理了下,一起往下看看吧。
1、目前最常見的四種接口類型是SATA、mSATA、PCI-E和M.2,占了大部分消費硬盤的接口。而SATA Express和U.2之類的接口太冷門,無法普及,這里就不提了。
(資料圖)
2、我們直接看一下硬盤接口。
3、3.5寸機械硬盤從ide接口開始全面采用SATA,2.5寸硬盤最多,目前的SATA接口也已經升級到第三代,是目前最主流的SSD接口標準。
4、SATA硬盤插槽由15針供電和7針傳輸組成。最新的SATA3規格支持6Gbps傳輸帶寬,傳輸峰值約550MB/s,擁有HDD機械硬盤5倍的性能提升。
5、如前所述,SSD多基于2.5英寸,顯然無法滿足輕薄筆記本的需求。所以在原有接口的基礎上,推出了mini SATA接口(簡寫為mSATA),在很多老款筆記本上都保留了mSATA的位置。
6、MSATA接口采用8個18pin插槽,但尺寸只有一張名片的3/4,尺寸為51 x 30 mm,但通道本質上還是SATA,所以傳輸速度沒有變化。形狀很容易和M.2混淆,從mSATA獨特的雙螺旋位置就可以識別出來。
7、在過去,PCI-E插槽幾乎完全被顯卡占據。現在SSD為了突破SATA3 6Gbps的傳輸瓶頸,還采用了PCI-E接口通道,最高可以達到32Gbps的傳輸效率。
8、PCI-E SSD在外觀上與顯卡相似,但采用PCI-E x2和x4規格。PCI-E SSD可以通過PCI總線直接連接CPU,而SATA需要通過南橋控制器讀取。
9、因此,PCI-ESSD在帶寬和延遲方面更有優勢。
10、目前真正的PCI-E固態硬盤很少,大部分都是通過M.2 SSD PCI-E適配板充當PCI-E固態硬盤。從散熱效率和轉換延遲來說,通過轉接板的PCI-E SSD自然要差一些。
11、M.2 SSD的誕生代替了mSATA,也就是我們之前經常提到的NGFF。MSATA只能通過SATA通道存儲,但M.2不僅可以走SATA,還可以走PCI-E通道,讀取效率自然超過6Gbps。
12、M.2接口有Socket2和Socket 3兩種,其中Socket 2支持SATA和PCI-E x2接口,Socket 3支持PCI-EX4接口。
13、兩者在圖中都屬于M.2 SSD,但由于M.2的很多規格和參數,很容易混淆.我們可以通過觀察金手指來識別。左邊的SSD有兩個缺口,B鍵和M鍵,屬于插座2。
14、可走SATA和PCI-E通道,兼容性強。
15、右邊只有M鍵的差距,可以支持更強大的PCI-E x4,速度可以達到PCI-E SSD的水平,小巧的機身可以擁有超過1000MB/s的性能,這無疑是未來移動設備的趨勢。
16、從硬盤插槽分類來看,今年SATA SSD肯定還是主流產品,極致性價比依然是大眾用戶的首選;PCI-ESSD(非轉接卡)具有速度快、散熱好的優勢,將成為高端游戲玩家的選擇;對于m . 2sd來說,
17、會逐漸向PCI-E通道靠攏,真的是小而精。
18、臺電固態硬盤專注存儲18年。2017年將全線布局中高端產品,如PCI-ESSD、PCI-EM.2等產品將陸續推出,覆蓋各類型SSD存儲產品,為不同用戶群體提供更多選擇。
以上就是臺電固態硬盤怎么樣這篇文章的一些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