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6分!《警察榮譽》詮釋“現實主義”的新解法

2022-08-03 18:01:37    來源:濟南時報    

今年,濟南籍著名編劇趙冬苓的兩部現實主義作品先后跟觀眾見面,均在口碑和話題上形成碾壓之勢,尤其是由濟南愛奇藝制作,張若昀、白鹿、王景春、寧理等主演的《警察榮譽》,首輪播出以8.6分的豆瓣高分收官后,在東方衛視二輪播出熱度依然不減,穩坐2022年第一口碑劇,在觀眾“接地氣”“過于真實”“氣死了”“哭麻了”的評價中,公安題材“實火”了。

詮釋“現實主義”的新解法

處在城鄉接合部的八里河派出所就是我們身邊派出所的化身,大案子少有,更多的是家長里短、雞毛蒜皮,導致警力嚴重不足。一開篇,王景春飾演的所長王守一就為八里河派出所在全市160多個派出所中群眾滿意度排名倒數而發起了愁。無論是普通觀眾還是現實生活中的民警,都嗅到了一種撲面而來的親切感,一下子拉近了與影視劇的距離。

觀眾跟四位新警察一樣,很快就發現了民警真實的工作日常,老賴、小偷、醫患矛盾、聚眾鬧事、自殺、爬樓取鑰匙、救助流浪貓……一個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卻關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案子一一上演,平凡的工作中,新人警察慢慢在實踐中學會道理。

警察有光環,但警察不是圣人,在法理和人情道義面前,是非黑白并不是單選題。

劇中,一位大爺出門遛狗不拴狗繩,狗嚇到了孩子,大爺不但不認錯,還上門鬧事要孩子的父母賠償,后來更甚,不但要訛這對年輕夫婦,還要警察局支付醫藥費。如此刁民,觀眾都“氣炸了”,曹建軍給出的建議卻是和解,孩子的父母則無法接受,剛入職不久的楊樹也出于同情,建議這對年輕夫婦通過法律程序討回公道。

屏幕之上,楊樹和曹建軍展開了一場爭論,曹建軍教育楊樹:“你有沒有想過,整天官司纏身的這些人的心情?你追求的正義,除了破壞這一家三口的安寧幸福以外,沒一點兒用。”屏幕之外,觀眾也為孩子一家感到委屈。

而編劇趙冬苓在微博上回應:“什么叫現實主義?不偽飾,不矮化,不溢美,提出真問題,面對真現實。至于能不能解決,不是編劇的任務。”雖然后來劇情里終究“惡有惡報”,但在戲劇性的“巧合”之外,和解才是現實中的大多數。電視劇為觀眾留下了足夠的討論空間,也把處理問題的主動權交給了大家。

英雄主義不是“逞英雄”

故事發生在八里河派出所,主角是“四新”+“四老”,四個剛從警校畢業的大學生跟隨四位老民警開啟了他們的“菜鳥成長記”,豐富的群像就此被搭建起來,帶著一股屬于平民英雄的煙火氣徐徐展開。

所長王守一,作為老民警,他對轄區再熟悉不過,更清楚地知道派出所每個民警的特點,能夠知人善任。你可以說他有些世故,但他也是個對人民負責的好警察,在他的帶領下,派出所上下同心。

李大為,在學校里屬于“學渣”,踩著線考進八里河派出所,人很仗義,卻經常惹事;嘴有些碎,一天到晚叨叨個沒完;經常遭人嫌棄,但聰明活絡。

寧理飾演的陳新城是李大為的師父,有著豐富的經驗,曾經因為救跳樓者,盡力拽住而將手臂挫傷,最終卻未能成功,反而因家屬無理取鬧而受到處分,這段經歷成了他職業生涯的一個轉折點。個性沉悶,不茍言笑,與李大為一冷一熱,對比強烈。

白鹿出演的夏潔,是前任所長的女兒。因為父親因公殉職,當她走上父親從事的崗位,理所當然受到很多“優待”。尤其是她的師父,正是父親當年犧牲自己救下的徒弟。而她的媽媽還沉浸在喪夫的痛苦中,生怕女兒有絲毫閃失,原生家庭、父親的同事以及她個人的職業規劃,各種元素互相拉扯,夏潔更希望憑借自己的努力獲得肯定。

徐開聘飾演的楊樹是畢業于北京大學的碩士研究生,以第一名考進市局后被安排到基層派出所鍛煉,是所里的智慧擔當。身為學霸,他自身帶有優越感,但如何把理論形成實踐,給了他無形的壓力。

從農村考出來的趙繼偉擔負著家里的希望,比起同時考進來的其他三個人,他平庸卻勤懇、踏實,只是來到八里河派出所后發生的一切,似乎與他想象中的警察有些不一樣,尤其是當看著自己的師父每天忙走于調查“紙尿褲大盜”、救助流浪貓等小事時,趙繼偉對自己和這份工作產生了質疑。

看過的觀眾都說,《警察榮譽》沒有絕對的主角,也沒有過分渲染英雄主義,是國產劇的一大進步。

以往,很多電影里的警察一個人出動就能以一敵十,單槍匹馬也敢深入虎穴,在槍林彈雨面前毫無懼色,并總能逢兇化吉。但《警察榮譽》里并沒有刻意制造“爽感”。相反,劇中用了很多篇幅來強調警察執行命令很重要,但個人的生命安全同樣重要,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很好,但警惕不要“逞英雄”。

哪怕只是抓捕一個A類通緝犯,八里河派出所就派出了一群警察,而且好幾個人都是全副武裝,為此李大為滿臉不屑。在路上,陳新城對他進行了一頓教育:警察并不是孤膽英雄,出任務也不是玩命,確保完成任務,也要保證自身安全。還有一個案例,陳新城安排李大為和一個輔警去調查劫匪情況,囑咐他有情況一定報告。但到了關鍵時候,李大為沒有報告而是選擇了獨自采取行動,雖然最后抓住了劫匪,卻受了皮肉傷,并被師父以“擅自行動”為名痛斥一番,所長王守一也訓誡李大為:“我寧可天天到禁閉室里面給你們送飯去,也不愿意年年到墓地給你們上墳去。”

公安題材再升級

每一個案子,都是老百姓正在經歷的生活的橫切面,導演還刻意用多視角拍攝來傳遞當事人的心理,全方位展現警察、老百姓日常的喜怒哀樂。《警察榮譽》帶著熱乎乎的煙火氣,從一輪到二輪播出持續輸出話題,讓觀眾重新聚焦國產劇最為常見的一個題材——公安。

我國公安題材影視劇的發展由來已久,1949年東北電影制片廠拍攝的電影《無形的戰線》開了中國公安題材影視作品的先河。此后,《西門警事》《緝毒英雄》《重案六組》《營盤鎮警事》《派出所的故事》《草帽警察》《掃黑風暴》等不同類型的公安題材影視作品在不同時期涌現,一直是國產劇的一個重要類型。不過,這一類型也一度走入套路化的創作誤區,以重大案件、暴力、血腥奪眼球,刻意制造“爽感”謀求所謂的公平正義。

與以往的大案、要案的刑偵類公安題材影視劇不同,《警察榮譽》聚焦基層民警的工作日常,繁雜、瑣碎的同時用煙火氣來撫慰凡人心。這讓不少觀眾聯想到了B站熱播三季的高人氣紀錄片《守護解放西》,“這不就是劇版的《守護解放西》嘛!”《警察榮譽》的出現,無疑用生活流為公安題材打開了新的創作路徑。以小見大,把鏡頭對準小人物、小事件,用平凡、普通、真實來贏得口碑。

藝術來自于生活,趙冬苓說,“盡管有藝術再創作,但幾乎每一件都是我們從生活中‘撿’來的,有些幾乎就是原封不動照抄的”“化解矛盾,防止糾紛進一步激化,這些看起來可能‘雞毛蒜皮’的事,其實就是大多數警察工作的重點”。

為寫好這部作品,趙冬苓帶著幾個年輕人采訪了濟南的5個派出所和1個刑警隊,聆聽幾十位一線工作的警察講述他們的真實故事。年輕人還跟著警察一起值大夜班,觀察他們如何處理警情,切身感受其中的快樂和苦惱,也只有經歷過這樣的真實,才會產生讓觀眾信服的生活質感。在趙冬苓看來,這部劇從頭到尾都沒有激烈的戲劇沖突,她和其他主創一樣,就是希望它是用強烈、真實的生活質感來贏得觀眾。

羅曼﹒羅蘭曾說:“這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趙冬苓也說:“在任何一個時代,現實主義作品都有強大的生命力,人總是希望文藝作品關照著自己,關照著自己的生活。”沒有英雄主義的《警察榮耀》讓無數平凡的觀眾照見了自己。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