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在開福區金霞分區,青竹湖統征儲備地塊配套路網項目(以下簡稱“青竹湖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項目共包含“三橫四縱”7條道路,總長3.67公里,是長沙首個按照“四精五有”理念進行道路空間一體化設計的片區項目。項目預計2023年底全面建成,通過打造“以人為本”,有溫度、有智慧、有顏值的活力街區,實現從“城市道路”到“精美街道”的轉變,助力“四精五有”精美長沙建設。
突破紅線限制,實現街道空間一體化設計
青竹湖項目位于青竹湖路以南,三環線以北,開福大道以東,總面積676畝,共包含7條市政道路,總長3.67公里,主要包括茶園路、路絲塘路2條城市次干路,為雙向4車道,設計時速40公里;南一路、瓦寒路、新塘路、劉塘路、栗塘路5條城市支路,為雙向2車道,設計時速20公里。根據規劃,該片區將打造集居住、商業、學校、公園為一體的高品質社區,項目包含的“三橫四縱”7條道路組成的交通路網,是周邊居民出行、休閑的主要通道。
“青竹湖項目最大特點就是從設計理念上突破了紅線的限制,統籌紅線內外公共空間,將城市建筑前區、街道界面共同納入協同管控中,實現街道空間一體化設計。”市公建中心主任席超波介紹,過去建設單位設計道路以紅線為界,青竹湖項目設計的“一體化”體現在突破紅線,通過對“街道空間管控”設計,開展城市道路與建筑前區、街道界面統籌規劃設計,并根據兩廂開發程度提出對建筑前區、街道界面的協同設計管控要求,優先考慮“人行”,倡導步行和公交出行。
同時,保證街道要素與建筑前區及街道界面各個元素成組成套,建筑退讓、色彩形態、風貌協調,滿足不同地塊、不同人流的需求。“這些管控要求都將在土地招拍掛環節進行明確,將精美街道、協同設計的要求作為土地出讓條件,并在土地出讓合同中予以明確。”席超波說,項目將人行道與建筑前區統一設計、合并設置,不僅能極大改善城市景觀,還能增加建筑底商人氣。
打造“一街一景”,強化“慢行為先”
根據設計,7條道路根據空間需求及功能定位,打造藝術商業軸、休閑景觀軸、生態林蔭帶、生活休憩帶,形成“兩軸兩帶多節點”的空間結構,打造“一街一景”的街區風貌,植物搭配確定欒樹、櫸樹、香樟等骨干樹種,體現景觀層次性、色彩多樣性和街道識別性。
“在交通功能層面,我們考慮重塑人、非、公、車優先級別,強化‘慢行為先’的出行模式。”項目設計單位天津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項目負責人鐘賢飛介紹,項目創新性地將人行道設置到建筑前區,打造長沙首個全民、全齡無障礙街區,建立7.2公里完善的步行、盲道及非機動車道系統,地面人行過街21處,片區路網人行過街平均間距約150米,使步行空間、盲道系統更加連續、開闊、安全。
通過嵌入式地面指示燈、交叉口阻車柱、車道瘦身、加密而富有創意的人行橫道、綠波協同等多項創新,片區將設置13處愛心斑馬線,保障行人過街安全;設置自行車停放點13處,可停放車位數130余輛。通過壓縮多功能設施帶,設置路側式停車位,提供停車泊位62個;設社會停車場4處,其中一處兼顧學校學生接送臨時停靠系統。
運用街道美學,建設“智慧城市”
記者了解到,青竹湖項目還運用到街道美學,打造成套的城市家具,獨創青竹印記,增強街道的可識別性及風貌特征。商業街區以大膽撞色的地面鋪裝、藝術設計的地標雕塑,洋溢出藝術氛圍;校園街道以靈動的鋪裝、校園符號的街道設施、舒適貼心的小品,體現出人文關懷;其他街道推敲多種灰色調鋪裝,以實用簡約的街道設施、現代休閑的景觀小品,烘托舒適的生活氣息。
同時,按照“智慧城市”建設需要,片區擬采用智慧路燈、智慧公交站亭,智慧出行鏈服務,綠波協同等10多個系統的建設,提升出行體驗;通過車輛動態限速管理,慢行安全主動預警,行人過街信號優先等措施,實現快慢有序,人車分離。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