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報披露尾聲,多家湖北上市公司陸續交上了2021年的成績單。截至3月25日,據極目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湖北省內共計有93家上市公司公布年度業績預告、業績快報或業績年報,其中超七成盈利。在這份“成績單”背后,曾經在2021年攪動風云的大宗商品價格變化和能源轉型問題,對于上市公司2021年報業績的影響也不容小覷。
化工行業
盛產“業績王”
去年以來,化工行業迎來景氣周期,黃磷、磷酸、有機硅、固體燒堿等化工產品價格大漲,這使得化工行業的公司業績表現亮眼,湖北上市公司中的“化工雙雄”湖北宜化和興發集團盈利能力同比大幅上漲。
根據湖北宜化發布的業績預告,受益于主導產品市場價格上漲,公司在2021年度迎來報復性反彈,預計盈利15億元-17億元,同比增幅達11.95-13.68倍,是已披露的公司中凈利潤同比增長最高的,這也是湖北宜化上市以來最好的水平。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在既有主業走向高點的同時,湖北宜化依托磷資源優勢,開始向新能源業務謀求轉型。去年10月,公司依托資源及生產工藝優勢,綁定“寧王”進軍新能源領域,攜手寧德時代共建新能源電池項目,有望打開全新增長極。去年12月,湖北宜化又與史丹利達成合作意向,雙方擬成立合資公司,并以合資公司為主體開展新能源材料與磷化工項目,具體包括共同投建新能源材料前驅體磷酸鐵及配套設施、萃余酸綜合利用、新型肥料以及凈化石膏綜合利用項目。
業績暴增疊加新能源預期,湖北宜化在二級市場亦走出了一波上漲行情,近一年來漲幅已超4倍,最新股價為19.72元/股,市值177.1億元。
另一化工龍頭興發集團,也表現亮眼。根據其3月4日發布的業績快報,公司凈利潤為42.378億元,同比增長581.95%。報告稱化工行業迎來景氣周期,公司主營產品有機硅、草甘膦、二甲基亞砜、黃磷等產品銷售價格同比大幅上漲,盈利能力顯著增強。公司電子級化學品市場開拓取得積極進展,經營業績大幅提升。
生物醫療公司
出現分化
2021年,A股的醫藥板塊經歷了較大幅度的回撤,但不少機構仍然看好醫藥行業,且整體增速依然是所有行業中排名靠前的。從湖北生物醫療上市公司成績單也可窺見一二,據記者梳理,超八成公司交上了比較滿意的答卷。
其中,海特生物、明德生物、健民集團等3家企業凈利潤同比增幅超過了100%,馬應龍、廣濟藥業、共同藥業、華康醫療、科前生物、濟川藥業、永安藥業等藥企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根據海特生物發布的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凈利潤為2650萬元-3400萬元,較上年同期扭虧為盈,凈利潤同比增長為235.86%,暫列醫藥行業漲幅首位。據公告解釋稱,因公司主要產品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金路捷業務持續增長、全資子公司天津市漢康醫藥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和漢瑞藥業(荊門)有限公司的相關業務增長,致公司營業收入、凈利潤較上年同期有所增長。
主營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的明德生物,預計2021年凈利潤為13億元-15億元,同比增長177.23%-219.88%。記者了解到,2018年7月掛牌深交所,在上市前,明德生物每年的凈利潤不足7000萬元,上市后連續兩年凈利潤甚至還跌至了4000萬元左右。當新冠疫情暴發時,得益于公司在分子試劑產品上的技術儲備,明德生物的研發團隊投入到新冠檢測產品的研發設計工作中,2個月后研發出的核酸檢測試劑通過了國家的應急審批。與此同時,海外新冠抗原檢測試劑和核酸檢測試劑需求增加,新冠檢測試劑外貿訂單及相關收入大幅增長。近三年利潤接連翻番,堪稱醫藥企業中的“暴增主力軍”。
不過,醫藥行業也出現明顯分化。亨迪藥業、奧美醫療、賽力醫療等藥企去年凈利潤同比有所下滑。其中,賽力醫療虧損最為嚴重。據賽力醫療2021年報預告稱,公司預計2021年凈利潤-2500.00萬至-1700.00萬,同比變動-143.43%至-129.53%,低于行業平均水平。據公告顯示稱,該公司因醫保控費、集采等政策的影響,公司IVD(體外診斷產品)業務毛利率出現一定幅度下降。同時,產品研發投入比重加大、已投資創新型技術公司大多處于國內落地階段,相關研發、管理費用等投入較大,導致投資虧損金額較大。
地產相關企業利潤
遭遇“滑鐵盧”
近年來,房地產相關企業正在告別過去高增長發展階段,營收、利潤空間等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變化,湖北多家涉及房地產業務的上市公司利潤下滑幅度較大。
以商業地產為引導,涵蓋多種物業類型的綜合性物業開發企業南國置業,2020年牽手電建地產,希望借此能走出武漢,實現全國化發展,實現全國性的“商業+住宅”的布局。這些年,南國置業一直在推動公司轉型升級,但效果不大,且業績出現“滑鐵盧”。
2022年1月28日,南國置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1年度業績預告,較上年同期由盈轉虧,2021年度凈利潤為-11.5億元至-9億元,報告稱,疫情以及商業市場環境變化,對公司部分商業項目日常經營仍存在持續影響,尤其公司部分位于武漢的重點商業項目,開業即遭遇疫情,導致商業氛圍持續不振。同時,公司近年來投入資源進行了全國化布局,由于房地產行業結轉收入呈現周期性,在深圳、廣州、南京等重點核心城市新獲取的房地產項目尚未達到結利條件,未對當期利潤產生貢獻。
截至目前披露的公司中,凈利潤下滑幅度最大的ST中珠,其主營業務也涉及房地產。1月20日晚間,ST中珠披露2021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1年年度實現歸屬凈利潤為-1.8億元到-2.6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8321.89萬元至26321.89萬元。凈利潤下滑幅度為8177%。
資料顯示,ST中珠前身為位于湖北的潛江制藥,自珠海中珠集團董事長許德來接管公司以來,為尋求利益增長,開啟其跨界并購之旅。ST中珠自2009年涉入房地產,之后又借助資本熱點涉足醫療、無人機等業務,但最終都效益不佳。2018年和2019年連續兩年虧損,分別虧損18.95億元和3.7億元,直接面臨退市的壓力。好在2020年公司扭虧為盈,實現營業總收入7.3億,同比增長4.5%,實現歸母凈利潤321.9萬,而上年同期虧損3.7億元。
可惜好日子不長久,2021年ST中珠又跌回了谷底。根據其公告稱,公司業績預虧是由于本期下屬廣西玉林市桂南醫院有限公司受廣西西部開發政策調整影響,企業所得稅稅率提高10%,同時受醫保政策等影響,從而對收購時形成的商譽造成較大減值風險。本期房地產業務受政策和周期性影響較大,收入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此外,深圳一體醫療子公司由于部分采購的專有材料已無明確的生產計劃,因此存貨部分存在較大資產減值損失影響。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