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網購烏發產品,連續服用一個多月后,竟出現面色發黃、小便發黃等癥狀,后被診斷為藥物性肝損傷伴膽汁淤積,經過住院治療才得以好轉。昨日,江城多名專家表示,臨床中常能接診到此類亂服用藥物、保健品、偏方等導致藥物性肝損傷的患者,提醒市民身體不適需遵醫囑治療,以免危害健康。
為治白發亂吃藥,女子傷了肝
32歲的李女士年紀輕輕,卻有不少白發,她經常為此感到苦惱。一個多月前,她在刷某短視頻App時,意外發現一款聲稱具有黑發效果的產品。“上面說的是可以把白發全部掃除,而且沒有任何毒副作用。”李女士說,當時她抱著試一試的想法下單購買,后又按照說明一天喝一小瓶。堅持服用一個月,李女士白發沒有變黑,臉色倒是越來越黃,小便的顏色也很異常。在家人提醒下,李女士這才來到醫院就診。
在武漢市第四醫院消化內科,醫生詳細詢問了李女士病史,并為其進行相關檢查,發現她肝功能嚴重異常,最終李女士被診斷為藥物性肝損傷伴膽汁淤積,需要住院治療。“患者沒有肝病史,也不喝酒,最大的可能就是藥物引起的肝損傷。”據該院消化內科丁祥武主任分析,李女士服用的黑發產品購買渠道不正規,成分也不明確,雖然宣稱沒有毒副作用,但實際可能含有導致肝功能損傷的成分。
因為自購藥物服用引發肝損傷的并非李女士一人。58歲的徐先生家住后湖,年輕時十分帥氣,40多歲時別人見他都說像30歲的小伙。這幾年,雖然徐先生身體健康,但頭上漸漸長了不少白頭發,徐先生心里很不舒服。3個多月前,徐先生聽老家的親戚說,何首烏能夠讓白頭發變黑,便在老家托人買了不少,回家后打成粉后沖泡,每天喝上一大杯。堅持服用3個月后,頭發并沒有變黑,他還出現了乏力、食欲下降的癥狀,直到全身皮膚和眼睛發黃,他才意識到情況不對勁,趕緊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后湖院區就診。醫生經詳細檢查和詢問后診斷,他是亂吃何首烏造成的藥物性肝損傷,目前,經過規范治療后,徐先生的黃疸逐漸消退。
需遵醫囑用藥,有不適及時就醫
丁祥武介紹,藥物性肝損害是指由各類處方或非處方的化學藥物、生物制劑、傳統中藥、天然藥、保健品、膳食補充劑及其代謝產物、藥物輔料等所致的肝損傷,是最常見和最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之一,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目前已知有1100多種上市藥物具有潛在肝毒性,常見的包括非甾體類抗炎藥、抗感染藥物(含抗結核藥物)、抗腫瘤藥物、中樞神經系統用藥、心血管系統用藥、代謝性疾病用藥、激素類藥物等。
他表示,何首烏、黃藥子、雷公藤、雙黃連、炒白果、土三七,小茴香、蒼耳子、元胡等中藥或養生食材都具有一定肝毒性,但不少市民朋友對此知之甚少,有些人甚至擅自購買服用未經炮制過的中藥,因此出現肝損傷。他建議,市民服用或食用含有相關成分的藥品、保健品必須遵醫囑,而且不宜長期、超量服用,不要自行購買非正當渠道的藥物服用。
武漢市第三醫院首義院區重癥醫學科主任董芳也介紹,因為亂吃藥導致的肝臟損害在臨床并不鮮見,有些年輕人長時間不遵醫囑服用中藥,結果導致“藥性肝”,也有一些中老年人自行購買服用藥物、喝藥酒等而患病。
董芳提醒,避免藥物性肝損傷,千萬不要亂用藥。無論中藥、還是西藥,都需要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要嚴格掌握藥物劑量,用藥前了解其毒副作用,就診時應把肝腎功能受損的病情告訴醫生,而后嚴格按用藥說明的劑量用藥,未征得醫生同意,嚴禁隨便改變劑量及擅自加大藥量。老人兒童和有慢性基礎疾病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酌情減少藥量。同時,當患者長期服用某種藥物時,要定期復診,做肝腎功能檢查,及時遵醫囑調整藥物劑量和種類等。市民如果在服藥期間出現了全身乏力、惡心、嘔吐、黃疸、發熱、畏寒等癥狀時,需要立即停藥,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造成不可逆轉的后果。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