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打造廣州花城的標志性元素,把鄉村打造成‘花園鄉村’,廣州一定會成為‘百千萬工程’建設的佼佼者”“我們要依靠鄉村CEO,把美麗轉化為生產力,在鄉村大力發展美麗經濟”……廣東省“百千萬工程”智庫專家、浙江省鄉村振興研究院首席專家顧益康在參加廣州市“百千萬工程”鄉村CEO學堂開班儀式接受廣州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顧益康建議,廣州在大力推動“百千萬工程”的過程中,要提高縣域發展能級,積極推進擴權強鎮改革,建設美麗鄉村,整合好城鄉資源要素。同時,把建設美麗鄉村、經營美麗鄉村、共享美麗鄉村,這三步并作一步走,實現跨越式發展,真正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 強化“花城”元素在廣州打造“花園鄉村”
(相關資料圖)
廣州日報:您認為,在學習借鑒浙江經驗的同時,要怎樣推動具有廣州特色的“百千萬工程”?
顧益康:在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做法時,除了具體做法,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為民情懷”,不能讓老百姓“坐在垃圾堆上數鈔票”,要實現綠色發展,讓農村變得生機勃勃。
同時,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化的東西。廣州的“百千萬工程”,有縣(區)、鎮、村三個不同層次的地區。縣級要打造城鄉融合發展的主平臺,一手抓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一手抓鄉村振興,強調“小縣大城”,提高縣城的發展能級,擴大城市建設用地,減少農村建設用地,把縣城做大、做精、做美,鼓勵縣城容納更多勞動力,創造出更多就業創業的機會。鎮是聯通城鄉和城鄉融合發展中的重要節點,要通過積極推進擴權強鎮改革,破除鄉鎮體制機制上的發展障礙,為特色小鎮發展注入更多活力。村也是我們發展的重要載體,要建設好美麗鄉村,把城市的資源要素和鄉村的資源要素結合起來。
我認為,廣州可以把建設美麗鄉村、經營美麗鄉村、共享美麗鄉村,這三步并作一步走,實現跨越式發展,既讓美麗鄉村成為農民享受現代生活的美好家園,也讓美麗鄉村成為城里人休閑、旅游、養生、研學的生態樂園——打造消費的“新樂園”、養生的“后花園”。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依靠鄉村CEO,把美麗轉化為生產力,在鄉村大力發展美麗經濟,真正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浙江省鄉村振興研究院首席專家、廣東“百千萬工程”智庫專家顧益康
廣州日報:在鄉村運營的過程中,也存在著“千村一面”等問題,廣州在推進“百千萬工程”起步階段,要避免哪些問題?怎樣才能走得更遠?
顧益康:之所以會出現“千村一面”,是因為在過去的村莊建設中,缺乏規劃,導致大家都想用最少的空間和土地打造出最大化的使用空間,因此才出現了“握手樓”、居住條件差等問題。
如今,我們提倡實現村莊的有機更新,通過鄉村的微改造、精提升,把“雜亂無章”變成“錯落有致”。要多種植花卉樹木等本地特色的植被,打造美麗鄉村的景觀。比如,廣州被稱作花城,有木棉、榕樹等等,要用綠化、美化、凈化的方法來改造鄉村,打造“花園鄉村”,可以避免“千村一面”等問題。
同時,要讓農民成為美麗鄉村的自覺建設者,讓農民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傳播者和踐行者。我很看好廣州這個城市,因為它有花城的基礎。我認為,只要廣州下決心,把廣州的每一個鄉村都打造成“花園鄉村”,樹立起廣州花城的標志性元素,廣州一定會成為“百千萬工程”建設的佼佼者。
??讓農民的田“活”起來,關鍵在“搞活使用權”
廣州日報:您提到要讓農民的田、農民的山、農民的水、農民的房都能“活”起來。浙江在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做出了不少探索,您認為這一領域還可以打破哪些痛點堵點?
顧益康:改革,就是對舊體制、舊政策的一種突破,但這種突破必須遵循基本的法律制度。浙江的突破,是在遵循法律的前提下,進行探索改革,對具體的一些做法,我們科學理解、依法改革。譬如我們實行農地“三權分置”,要明確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搞活使用權。我們可以在“搞活使用權”上做文章,我認為這一點大有可為,例如基本農田肯定不能搞非農化的,但我們可以把土地給“新農人”經營,提升每畝農田的效益。
廣州日報:鄉村運營,讓浙江多地實現了從“美麗鄉村”到“美麗經濟”的轉變。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找到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這也是舉辦鄉村CEO學堂的初衷。在農村人才培育方面,您有哪些建議?
顧益康:專業人才,首先要愛鄉村、懂農民、會經營,具備熱愛“三農”的情懷,還要有一定的技術。因此,對鄉村CEO的培訓很有必要,鄉村CEO,不僅要喚起農民“千百萬”,也要調動城鄉資源“千百萬”,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把生態資源通過改革的方法轉化為生態經濟資源。
以前,我們農村鼓勵“鄉鄉都有科技特派員”“村村都有農村工作指導員”,而現在我們可以換一種口號——“村村都有CEO”。像在廣州,可以讓每個村配備一名通過市場化招聘、市場化培訓、市場化打造的鄉村CEO,讓農村充滿年輕人的活力。我認為,鄉村CEO不僅是一個人,而是一種理念、一個團隊,我之前去過從化,他們做得很好,廣州是天然城鄉融合得最好的地方,一定要成為城鄉融合發展的先行地。我建議,廣州也可以開展鄉村CEO的全球性招募活動,讓年輕人在鄉村這個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申卉、張姝泓 見習記者 肖慧君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駱昌威
海報設計/張映武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