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心事在家門口就能得到解決,這正是花都版“楓橋經驗”的典型實踐。記者獲悉,花都區創新開展“10號工作室·黨群連心橋”聯系服務群眾活動,全體區、鎮兩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律師黨員代表,直達基層的271個站點聽民聲、察民情、解民憂,為強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推動“兩代表一委員”聯系服務群眾常態化規范化提供新路徑,創新基層信訪矛盾吸附化解模式的“花都經驗”。
【資料圖】
花都汽車城“10號工作室”開展“政企連心橋”服務企業活動。
案例:“10號工作室”幫孩子走出抑郁、重返校園
“我兒子不知道怎么回事,最近不想去上學,甚至都不愿跟我們父母交流了。能幫助我們嗎?”去年年底,花都區的熊女士神情焦急,一踏進新華街杏林社區“10號工作站”就找工作人員求助。
原來,熊女士的兒子小瀚在讀高一,但自從去年9月入學后,小瀚開始出現厭學、自閉、焦慮等癥狀。聽說“10號工作室”可以幫助群眾解決困難,于是熊女士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到了社區接待室。隨后,新華街建設路黨群服務中心(家綜)黨支部書記、杏林社區“10號工作站”聯組組長黃清華和心理咨詢師一起上門探訪,溝通中發現小瀚進入高中后因為學習壓力大、自我要求高,加上家長施加壓力,漸漸患上了中度抑郁癥。
了解基本情況后,黃清華迅速請來心理咨詢師為孩子進行評估、開導。同時,黃清華幫助聯系專業醫院,給熊女士吃下一顆“定心丸”。今年年初,小瀚在醫院進行了一個多月的治療,出院以后,黃清華持續為孩子進行心理疏導,也邀請他參與志愿者活動。
經過專業治療和耐心疏導,小瀚臉上笑容多了,也更自信了。今年6月,熊女士打電話告知黃清華,孩子恢復得很好,提出想要去上學了。如今,小瀚已經申請復學,今年9月將重新進入學校。
“我們的兩代表一委員和專業律師,會走進社區幫群眾解決問題?!秉S清華介紹。到基層走訪前,“10號工作室”會提前5個工作日告知群眾,邀請他們積極反映問題。同時,積極籌集經費,為困難家庭發放慰問金。目前,“10號工作室”已經鏈接了大批資源,調動起心理咨詢團隊、志愿服務團隊等。
經驗:建立“紅黃牌”制度 事事有著落
去年2月,花都區在全國首創“10號工作室”聯系服務群眾新機制,將2100多名區鎮“兩代表一委員”和律師黨員按“3+1”模式編組,以“10號”為集中服務日,由黨代表擔任組長帶領直達基層271個工作室(站)開展集中學習、民情接待、走訪調研、法律服務等活動。“10號工作室”也被稱為花都版“楓橋經驗”。
“對收集的問題建議,能現場答復的立即現場答復解釋,能即時辦理的現場辦結。對于需要鎮(街)、區直職能部門處理的問題,進行登記和流轉跟蹤辦理,建立‘紅黃牌’制度,對未及時落實的定期通報督辦?!被ǘ紖^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10號工作室”把“服務窗口”搬到百姓“家門口”、企業“廠房間”,幫群眾協調解決了一件又一件煩心事。
據統計,截至2023年7月底,花都區“10號工作室”累計收集、推動辦理問題建議3000余個。花都區分析這些問題建議發現,群眾的現實訴求主要集中在公共設施、交通道路、市容衛生、農田水利、政策解讀等方面,為政府優化決策、改進工作提供了參考。
今年,花都區升級“10號工作室”改革2.0版,推進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探索花都基層治理的“楓橋經驗”、深化創新引領型品牌建設等重點任務,持續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推動將民生服務、城市建設和企業發展“建議清單”變為“幸福榜單”,并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劉春林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