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區15分鐘內直通廣州南站!海珠灣隧道建設攻克巨大難題

2023-08-18 08:38:43    來源:大洋網    


【資料圖】

大洋網訊 近日,海珠灣隧道工程東線“開路先鋒號”盾構機下穿中核商務大廈第126環拼裝結束,最后一根樁磨樁順利完成。繼5月27日西線“大道先鋒號”盾構機順利穿越后,目前海珠灣隧道的兩臺超大直徑盾構機均順利完成中核商務大廈下穿施工,成為全國首個完成超大直徑盾構磨群樁施工的項目,為我國城市地區超大直徑盾構下穿密集群樁建筑施工積累了寶貴經驗。

大廈67根樁基猶如攔路虎攔住盾構機

海珠灣隧道工程由廣州交投集團投資建設,中鐵十四局施工。中核商務大廈位于海珠灣隧道盾構掘進范圍內,是一座6層框架結構樓房,共有樁基67根,像“鋼釘”一樣扎在地下,侵入隧道建筑限界約7至9米,是盾構前進的“攔路虎”。“按照常規設計,盾構進行下穿前應先將地面建筑物拆除,拔除既有樁基等障礙物。”中鐵十四局項目總工程師黃書華介紹,為最大程度減少拆遷,避免大拆大建,項目部通過工藝和工法創新,采用樁基托換和地層注漿加固等技術對中核商務大廈進行原位保護,即對其原有地面結構進行“托換”處理,確保建筑物結構穩定,再廢除侵入隧道范圍內的67根受力樁基,采取“磨群樁”施工,啃斷前方“鋼釘”。

為了給15米級超大直徑盾構機“開路先鋒號”預留下穿空間,需新建托換主梁超過20米,托換樁基超過100根,鉆孔灌注樁最大直徑達到1.5米,如此大規模的磨群樁施工在全國實屬首例。加上受到既有建筑層高、建筑承臺及地下基礎等障礙的影響,常規設備無法進場施工,物料設備轉運也存在困難,室內基坑開挖還要兼顧既有基礎穩定與施工效率,實施難度和管理要求極高。

在充分研判實施難度和風險的前提下,廣州交投集團超前規劃、精準施策,提前一年對中核商務大廈開展有針對性的既有建筑房屋鑒定與周邊管線調查,并多次組織技術研討會等,明確施工技術細節及分級預警機制。與此同時,集團聯動中鐵十四局積極改進施工工藝,科學合理組織,先后攻克低凈空下290根微型鋼管樁(長40米)施工、受限空間下基坑開挖、超10000噸上部建筑受力體系轉換等難題。監測數據顯示,“開路先鋒號”盾構機下穿中核商務大廈磨群樁過程中,房屋差異沉降1.53毫米,實現基本無擾動穿越。

海珠灣隧道工程縱穿海珠區、番禺區,線路全長4.35公里,其中盾構段長2102米,開挖直徑15.07米,最大埋深50.64米,以雙管盾構隧道形式下穿三枝香水道、洛溪島、珠江瀝滘水道,是珠江流域首條超大直徑市政盾構隧道。項目建成后,廣州中心城區有望15分鐘內直通廣州南站,對于方便周邊居民出行,推動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具有重要意義。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黃慶 通訊員:鄭玉茹、蘇林建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