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建部課題“廣州老舊小區品質提升關鍵技術研究”順利通過驗收。課題相關研究成果已成功應用到多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中,并且成功轉化廣州市地方標準《老舊小區改造技術規范》立項,為全國各省市老舊小區品質提升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廣州經驗”。
(相關資料圖)
涉及建筑本體和公共空間改造
2021年1月,“廣州老舊小區品質提升關鍵技術研究”列入住建部科技計劃項目。該課題由廣州市城市更新規劃研究院聯合廣州市建設科技中心和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共同開展,經過2年的聯合團隊技術攻關,著力解決現行規范未能對老舊小區改造進行全面的技術指導以及老舊小區改造難以滿足現行規范要求等技術難題。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委托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在廣州召開“廣州老舊小區品質提升關鍵技術研究”驗收會。驗收委員會由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史海歐等全國知名專家組成。
驗收委員會對課題給予了高度認可:“該項目完成了既定的各項研究計劃,研究方法科學,研究成果豐富,實現了預期目標,具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一致同意該項目通過驗收。”
目前,課題的多項技術研究成果以及為老舊小區品質提升而制定的涉及建筑本體和公共空間的各個專項的改造技術標準和指引,已成功應用到多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中,大大提升了老舊小區人居環境品質。
技術亮點
全流程、多專業、全要素集成創新
課題研究了現行技術規范對老舊小區改造的適用條件,總結了老舊小區品質提升從前期立項到實施落地的全流程技術,從規劃、建筑、結構、暖通、給排水、電氣、智能化、燃氣、景觀等9個專業方向進行全要素的分析整合,并按房屋建筑本體和小區公共空間兩大類別共16個子項進行技術研究,形成了較完整較全面的老舊小區品質提升的技術標準體系,實現老舊小區改造的合理化、標準化和經濟化。
老舊小區品質提升技術標準體系
房屋建筑本體重點提升技術
該研究對外立面的清洗、局部修補、整體翻新,外立面附加設施、附屬設施的加固、整理及增設等統一整飾工作根據改造強度進行分級,按分級確定整飾工作的范圍和后續整飾周期。
越秀區六榕街舊南海縣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外立面整飾成效
在保證屋面防水、隔熱性能的前提下,采用輕質復合材料、合并構造層、調整構造層次,減少屋面靜荷載、構造層厚度、施工工序、建造成本。增設外窗遮陽,減少太陽直接輻射。建筑外表面宜采用淺色飾面或隔熱反射涂料,減少外墻吸收輻射熱量。改造合流制排水系統為雨污分流制系統:陽臺雨水、空調冷凝水與屋面雨水分別排放,原有陽臺雨污合流管保留做廢水管,頂部設置伸頂通氣管,新增屋面雨水立管。采用電力網與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的四網融合技術整治老舊小區三線難題。
小區公共空間重點提升技術
該研究提出,優化活動空間,提升小區綠化,營造人文風貌,增設公服設施。研究全齡化社區改造技術,對群眾關切的“一老一幼”設施推進適老化、適兒化改造,全方位考慮不同年齡人群的生活需求,通過增加和完善無障礙設施;合理布置加裝電梯;利用閑置空間進行功能補充與置入公共服務設施。
越秀區洪橋街三眼井社區微改造項目景觀改造成效
老舊小區既有建筑的耐火等級、建筑構造和安全疏散因建造年代久,同時受到無法改變現有規劃條件、需維持現狀建設格局和城市肌理現狀等場地限制,品質提升改造很難滿足現行防火設計規范,存在消防安全隱患。研究提出分類實施進行消防設計的性能化提升技術,能有效提升老舊小區既有建筑防火性能,降低火災發生的概率和火災損失。
廣船鶴園小區多類型消防車道示意圖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李天研 通訊員鄭鈞木、黃翔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