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八旬老人4個月創作175首詩詞記錄家中生活故事:想給孩子們留點回憶

2023-06-16 18:27:40    來源:揚子晚報    

許厚昌翻看自己寫的詩詞

“不懼殘年心向陽,鬢霜齒落又何妨”“忽感春風撲面醉,飲酒提筆繪毫章”“何日能褪陰霾日,明媚春光任逍遙”……近日,家住在宿遷市泗洪縣的一位81歲老人,歷時4個月創作了175首詩詞,記錄了家中生活故事。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看到,他寫的詩里有妻子生病住院的心急如焚、勉勵兒孫讀書的循循善誘、見到田間“豐”景的喜上眉梢……一首首言簡意賅的詩詞,仿佛一張張生動形象的照片,幫助他回憶過去,憧憬未來。老人名叫許厚昌,是泗洪縣梅花中學一名退休的語文教師。今年2月份,許厚昌萌生了寫詩歌的想法。他在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時說:“大半輩子過去了,不知道還能陪伴親人多久,想給他們留下點回憶。”

許厚昌寫的詩詞


(資料圖)

他是一個“講究”的老頭

初見許厚昌,他的衣服質樸整潔,胡子刮得很干凈,指甲里沒有一點灰塵,滿頭白發服帖地垂在耳后。

紫牛新聞記者看到,在他的書桌上,整齊地擺放著書本、藥品、臺燈、插電板還有一支用了半截的黑色水筆和兩個A5大小的本子。

“爺爺讓我替他買兩個本子,買一個貴的,一個便宜的,貴的8元,便宜的3元。”許厚昌的孫子說。“3元的用來打草稿,記錄靈感,8元的留打完草稿后謄抄,這樣會清晰一些。”許厚昌說。

許厚昌的“講究”還體現在生活作息上。“俺爸生活十分規律,我自愧不如。他每天早上到點就起,晚上到點就睡,平時很少看電視。早上吃完飯后會讓我攙著他出去走走,看到好玩的有趣的事情便回家立刻寫出來。”許厚昌的大女兒說。“他寫詩不許別人打擾,有時候我和俺媽在屋里看電視劇,他嫌我們吵,就一個人跑到西邊小屋子寫。”

許厚昌寫詩詞用的筆記本

他是一個“認真”的老頭

對待文字,許厚昌有一種敬畏感,這種敬畏感衍生出一種對待文章力求完美的認真執著。

每天下午,許厚昌都會抽時間看手機里的APP給他推送的詩詞。“每次看到好詞好句我會趕緊用筆記下來,自己參考借鑒,融會貫通。”許厚昌說。除看APP外,許厚昌還會經常翻看《唐詩宋詞》《詩詞格律》,學習別人的寫作技巧。“他喜歡看書,更喜歡教別人讀書。”許厚昌的妻子說。

有一次,許厚昌的外孫女去看望他,順便將自己寫的文章發到他的手機上,請他幫忙斟酌其中詞句。許厚昌二話不說,拿起老花鏡,坐在窗臺邊,借著陽光看著手機,逐字逐句地讀。“對待事業的溫情,把‘溫情’改為‘熱忱’可能會更好一些。”許厚昌說。外孫女當即表示贊同,但出于貪玩,并未立刻修改。

外孫女回家后,許厚昌打來電話囑咐她,“文章要記得修改,有時間的話今天就給改掉,過兩天就忘記了,寫文章不要拖拖拉拉。”

許厚昌本人

他是一個“有情”的老頭

“詩詞是抒發情感的工具,它能夠代替我表達悲歡離合與喜怒哀樂。”今年2月,許厚昌的妻子因病前往醫院做手術。手術當天,他默默坐在床頭,遠遠地翻著手機上的號碼,給陪護在妻子身邊的小女兒打電話,詢問手術情況。

“有什么情況不要瞞著我啊,手術怎么樣啊?”許厚昌著急地說。“手術很成功!”聽到這個消息,他堅挺的肩膀立刻軟塌了下來,一顆壓在心底的大石頭終于落地了。“俺媽手術前幾天,他都沒怎么吃飯,也不講話,平時還寫幾句詩,那幾天也不寫了,就一直在床頭邊坐著看手機消息,怕俺媽找不到他。”許厚昌的大女兒說。

得知妻子平安,許厚昌才放下心來創作。“并肩攜手紅塵度,遇難之時欲斷魂”是妻子患病的悲傷與痛苦,“何日能褪陰霾日,明媚春光任逍遙”是對妻子身體好轉的期待盼望。

讀書時,他寫“廳堂淡墨詩情盡,熄燈掩卷入夢鄉”;賞月時,他寫“一輪明月藍天鑲,萬點星光映碧塘”;散步時,他寫“春光陶得游人醉,斜倚夕陽飄濃情”;看花時,他寫“荷塘清清漏雨滴,睡蓮楚楚蹺云梯”……紫牛新聞記者看到,許厚昌寫的175首詩詞記錄了175個家中的小故事。

“不惜余力續新篇,再接再厲繪彩虹。”在今后的生活中,這位耄耋老人將如詩詞中所寫,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記錄生活,對待人生。

通訊員 宋清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閆春旭

校對 李海慧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