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昨日,第二屆廣州·琶洲算法大賽正式啟動。本次大賽面向全球開放,設置了綠色能源、智慧交通、智能制造、電子商務、前沿科技五大賽道,參賽團隊可自行選擇方案創新賽、優選算法賽、“揭榜打擂”專題賽三個組別提交參賽作品。
其中,優選算法賽由廣汽集團、南方電網、工信部電子五所、廣州地鐵、唯品會、琶洲實驗室、百度等提出賽題,包括“基于多目標、多源數據擾動預測的智能排產算法賽題”“基于深度學習技術自動檢測輸電線路通道隱患算法賽題”“動力電池健康度預測與估計算法賽題”“城際鐵路網絡列車運行計劃編制模型賽題”“電子商務場景推薦算法賽題”“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評估賽題”“基于文心CV大模型的多任務聯合訓練賽題”。“揭榜打擂”專題賽由廣州市工信局、廣州市科技局、廣州市政務數據局、海珠區政務數據局出題,包括“人工智能算法安全評估賽題”“面向新一代人機交互的神經解碼算法賽題”“民生領域公共數據產品賽題”“琶洲會展交通優化算法賽題”。
算法究竟是什么?不同人的定義也許不盡相同,但對于去年獲得第一屆廣州·琶洲算法大賽季軍的嗚啦啦科技來說,算法是研發全球唯一量產的手語翻譯手套的關鍵所在。
聽力障礙者戴上翻譯手套,連接上手機里的專用APP,無聲的手語便自動轉成手機里的合成語音并實時播報……該公司總經理于維佳告訴記者,能順利實現手語的翻譯,離不開先進的AI算法和“柔性傳感器”。作為一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一方面,公司獲獎的算法可以自主學習、進化以適應使用者的肌肉記憶、手語習慣等;另一方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柔性傳感器”能檢測每個手指關節的彎曲度,進而通過手指細微的彎曲動作來翻譯手語。“每個人的手語動作都有細微差別,機器翻譯技術最難的是要解決個性化動作的通用解釋。”于維佳解釋道,目前翻譯手套的識別準確率可以在2000詞條內達到95%、4000詞條內達到90%。
如果說于維佳和他的翻譯手套只是琶洲算法大賽眾多優秀創新項目之一;那么,正扎根琶洲,呈現一片欣欣向榮之勢的算法產業則是海珠區點亮數字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代表作之一。
記者了解到,自2022年以來,海珠區緊扣“算法、算力、數據”人工智能三大支柱,把發展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作為重大戰略工程和主攻方向,發揮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引領作用,通過集聚一批龍頭企業,培育一批中小企業,引聚一批重點人才,打造一批特色載體,全力以赴建設“琶洲算谷”,助力打造世界一流數字經濟示范區。
琶洲實驗室副主任、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陳俊龍表示,算法作為一種解決方案十分重要,而各行各業對算法的需求不同,因此海珠成立琶洲算法產業聯盟,能夠對接真實需求,切實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夏強、廖靖文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邱偉榮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