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舉行“戎歸羊城”招聘活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廣州市退役軍人服務大廳業務受理現場
退役軍人工作一頭連著軍隊、一頭連著地方,事關國防和軍隊建設,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關系廣大退役軍人的切身利益,關系千萬退役軍人家庭福祉。
過去一年,廣州緊盯讓退役軍人獲得感成色更足工作目標,聚焦高質量發展,注重提質增速、創新創優,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努力構建更加公平、可持續發展的組織管理體系、工作運行體系、政策制度體系,精心打造更加精準、更有效率的服務保障機制,大力營造人民更加尊崇、退役軍人作用更加發揮的廣州社會新風尚。在這里,一個個有力舉措,一項項務實投入,正實實在在地提升著每一位退役軍人的獲得感、榮譽感、幸福感。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聽英烈故事定點講解活動
退役軍人作用有效發揮
1分鐘視頻展示、6分鐘項目路演、4分鐘評委提問……去年8月30日,廣州市首屆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決賽現場,18個項目經過一天的激烈比拼,最終決出現代農業組、傳統產業及生活服務業組和新興產業組一等獎。
大賽自啟動以來,吸引了96個項目報名參賽,數量位居全省第一。參賽項目涵蓋現代農業、生活服務、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新材料新能源、醫療健康及鄉村振興等不同行業細分領域,參賽選手中既有年近六旬的創業“老兵”,也有近兩年剛退役即投身創新創業大潮的“新兵”。
這是廣州建立服務退役軍人創業創新長效機制的一個縮影。“我們精心打造了‘戎歸羊城’就業創業品牌,設立退役軍人招聘月,并建立了全市退役軍人創業項目庫、創業導師庫,搭建完善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服務平臺,常態化提供1對1就業指導幫扶?!睆V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相關負責人說,希望廣大退役軍人在廣州這片創業熱土上弘揚軍隊優良傳統,勇于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創業創新主力軍。
提高就業安置質量,事關國防軍隊建設,事關強軍興軍大局。過去一年,廣州不斷推動轉業安置提質提效。轉業軍官“打分選崗”陽光安置模式更加成熟,打分排序和“直通車”安置實現激勵導向、公平公正與人崗匹配的優勢互補、效能疊加,并首次實行轉業軍官檔案審查“三提前、三集中”,夯實了安置基礎。廣州還進一步規范退役士兵安置辦法,再度壓實區級安置主體責任,高效高質安排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
“以前安置的時候,軍休中心還沒有集體戶,要自己跑去戶政部門辦理街道集體戶口?,F在全程是軍休中心的工作人員跑腿,效率很高,以后咱們軍休干部辦事更便捷了?!比ツ晗奶?,得知黃埔區軍休中心集體戶正式啟用的消息后,遠在北京的軍休干部張樂意第一時間電話提交了入戶申請,并順利把戶口落在了黃埔區軍休中心。
2022年是完成國家軍休干部和傷病殘軍人“三年集中移交”安置攻堅行動的最后一年。面對任務重、壓力大的實際,如何有效破解“落戶難”,高效完成移交安置工作?
為堅決完成任務,廣州修訂軍休干部和無軍籍職工接收管理辦法,制定實施方案,組建工作專班,優化工作流程,建立“三區分三見面”辦法(對移交對象人數較多的部隊集中辦理,對人員少的單位個別辦理,對行動不便的上門服務),首設軍休機構集體戶,實現了符合移交條件的人員即交即接。過去一年,廣州接收符合移交條件的軍休干部人數占全省70%。
做好退役軍人工作,必須始終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更好助力經濟社會發展。2022年,廣州著重把退役軍人作為寶貴的人力人才資源開發好、使用好,推動他們成為鞏固黨長期執政的可靠力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服務基層社會治理的骨干力量、支持應急應戰的精銳力量、加強社會道德建設的中堅力量。
目前,全市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村(居)委會主任和“兩委”委員中退役軍人有2189人,其中“兵支書”431名,優秀退役軍人的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全市1400余支志愿服務隊伍、1.9萬余志愿者活躍在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應急救援、心理咨詢、醫療救治、法律援助等領域。去年,近25.9萬人次“紅棉老兵”主動請纓抗疫,贏得了社會廣泛贊譽和尊崇尊重。
服務保障水平穩步提升
“自從雷主任來了我們社區后,做了不少好事實事,軍政軍民關系和鄰里感情越來越融洽?!奔易√旌訁^天園街道環宇社區的街坊陳阿姨由衷地贊道。她口中的“雷主任”正是榮獲2022年度全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百名優秀主任(站長)”稱號的雷群燕。
從為2069戶退役軍人家庭分別建立檔案開展個性化服務,到“磨破嘴皮”調劑出100平方米的公建配套打造綜合性的“退役軍人服務之家”,雷群燕針對轄區“駐軍單位多、退役軍人和軍人家庭多、無軍籍人員多、優撫對象多”等特點,創新“1+1+1+N”工作模式,4年來幫助退役軍人解決“急難愁盼”問題超300個。她所在的環宇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獲評“全國村(社區)示范型退役軍人服務站”。
2019年初,廣州市退役軍人事務系統正式組建。4年來,從“平地起樓”架梁立柱,到建成2975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全市退役軍人四級服務體系從有變強,構筑起“全市覆蓋、出戶可及、服務便利”的服務保障網絡,打通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最后“一公里”?!拔覀兩罨募壨艘圮娙朔阵w系示范型創建,以點帶面、連線成片、輻射周邊的建設思路初見成效,有力推動服務保障機構實現從有到優、從優到強的提質增效轉變?!笔型艘圮娙耸聞站窒嚓P負責人說。
過去一年,廣州各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扎實推動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高質量發展,為退役軍人架起“連心橋”、當好“服務員”、做好“強后盾”,廣大退役軍人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全市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擁軍慰問活動。
這種獲得感幸福感從優撫待遇逐年提高的“大幅度”而來:廣州持續提高各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2022年為2.3萬名優撫對象發放撫恤補助、慰問金、優待金等生活補助約5.1億元,同比增長約10%;為犧牲病故軍人親屬發放一次性撫恤約1.16億元;全年七次啟動困難群眾物價補貼發放,18.5萬人次優撫對象享受補貼。
從宣貫退役軍人保障法“細措施”而來:聯合市檢察院率先出臺退役軍人司法救助工作的實施意見,建立六大長效工作機制(即:聯動救助、核實協助、優先辦理、線索移送、身份問詢、聯席會議)。2022年發放司法救助金超20萬元;修訂《廣州市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工作實施辦法》,不斷提升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水平。
從醫療保障的“全覆蓋”而來:廣州利用商業綜合保險、慈善救助和大病救助等政策,解決優撫對象的醫療問題;組織番禺、南沙、從化、增城等區部分優撫對象前往省第二榮軍醫院開展短期療養活動,市內首次開展部分優撫對象短期療養;2022年全年醫療救助優撫對象約5.54萬人次,救助金1975.55萬元,其中住院救助0.54萬人次,救助金額1417.75萬元。
從優待證申領發放的“穩推進”而來:廣州精心試點,開拓創新,探索總結的“四預四分”(即:預先填報信息、預先審核資料、預先約定時間、預先錄入信息和分片推進、分類服務、分批辦理、分組對接)獲全省推廣。截至2022年12月31日,廣州共受理申請24.1萬余人,已制證19.1萬余張,申請受理率、發證率均位于全省前列。
從優化工作流程的“新模式”而來:廣州不斷優化工作流程,推行“最多跑一次”“服務代辦”“一站式”“互聯網+”等服務模式。2022年,廣州自主研發“優待證申請信息預填報”小程序,減少服務對象填報信息數量,提高信息錄入導入工作效率;開發優撫社??陮徯〕绦?,試行優撫對象身份認定、各類撫恤補助經費、一次撫恤金、優撫社保卡年審續期等業務網辦流程;首創自主擇業軍轉干部年度登記移動端系統,讓自主擇業軍轉干部實現“掌上報到”。
尊崇氛圍日益濃厚
強國必先強軍,興軍方可安邦。
廣州素有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光榮傳統,自1993年以來已連續九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榮譽稱號。眼下,全市軍民正同心合力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十連冠”。
“打仗需要什么,支前就保障什么;部隊最缺什么,支前就準備什么。”廣州各級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傾力支持部隊備戰打仗?!拔覀儓猿致鋵崱p清單’制度,努力解決備戰急用、部隊急需、官兵急盼問題?!笔型艘圮娙耸聞站窒嚓P負責人介紹,去年,廣州市區兩級積極籌措經費,在部隊周邊建造“同心橋”“連心橋”等戰備通道,開通擁軍公交專線3條,為部隊解決63個實際問題。
與此同時,廣州采取切實舉措,用心用情做好官兵后路(轉業安置)、后院(家屬就業)、后代(子女入學)等“三后”服務保障。2022年,全市累計走訪慰問退役軍人及優撫對象15.06萬余人次,解決事項473項;全年安排隨軍家屬320名,解決軍人子女入學入園入托問題3033名。
2022年元宵佳節,天河區石牌街醒獅報喜、金鼓齊鳴、橫幅喜慶。送喜報小分隊來到現役軍人石磊家中,為家屬佩戴綬帶、大紅花,并將二等功喜報、“二等功臣之家”牌匾和立功獎勵金送到他們手中,對他們表示衷心祝賀。
廣州不斷培植尊崇土壤,讓軍人的榮光看得見、摸得著。過去一年,送喜報小分隊在全市范圍內不時開啟“忙碌模式”,開展為立功受獎現役軍人家庭送喜報活動,讓軍人家屬共享榮光。
2022年8月1日,人民軍隊迎來95歲生日。當天,廣州市舉行2022年度“最美退役軍人”“最美擁軍人物”“最美退役軍人服務站長”“最美紅棉老兵”發布儀式。44名先進典型來自全市不同戰線、不同行業、不同崗位。他們脫下戎裝后投身地方發展建設,在各行各業作表率、當先鋒、講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續寫軍人風采。一個個“最美”故事令人動容,榜樣的力量鼓舞人心、催人奮進,激發了廣大退役軍人的自豪感、榮譽感、責任感。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廣州以尊崇關愛為導向,以慰問走訪為常態,凝聚四級退役軍人服務體系工作合力,發動社會力量和擁軍企業支持,2022年歷經千里走訪慰問37名百歲老兵,將關心關愛送到老兵身邊,同時也深入挖掘其英雄事跡,形成可供留存的影像資料,進一步充實和豐富紅色教育資源。
如今,讓退役軍人成為全社會尊重的人、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已在羊城蔚然成風。在這座有著光榮革命傳統、厚重紅色文化歷史的英雄城市里,英烈精神傳承不息。從多處公共場所的英烈褒揚宣傳海報,到近現代英烈后人口述歷史系列視頻,再到紅色故事進課堂,廣州線上線下同頻共振,傳承英烈精神,守護紅色星火。
銘記,是為了更好地出發。站在新的起點上,廣州市退役軍人工作奮楫揚帆、勇立潮頭,將扛起廣州責任、樹起廣州標桿、展現廣州作為,為國家和省退役軍人事業貢獻廣州擔當,為推動廣州加快高質量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貢獻力量。
文/張丹羊、周慶華、邱曉婉 圖/廣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