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揚子晚報網2月9日訊(通訊員 王運喜 李志來 記者 劉瀏)隨著移動支付方式的普及,在極大方便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同時,也給不法之徒提供了可乘之機。近日,一男子利用朋友之間的信任和接觸的便利,在朋友不知情的情況下,獲取手機解鎖密碼和支付寶、微信等移動支付密碼,多次惡意盜刷螞蟻花唄、微信綁定的信用卡等手機“錢包”套現,違法所得31萬余元。2023年1月13日,經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以盜竊罪判處該男子朱某有期徒刑六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
據被害人李女士陳述,2022年3月,她手機接到支付寶“螞蟻花唄”客服電話,說有花唄欠款逾期未還。掛掉電話后,李女士當時就呆住了,晃過神后立即看了下支付寶的賬單,才知道自己的花唄被盜刷了10筆錢,累計4萬余元。梳理被盜刷的時間、金額和商家后,李女士聯系花唄客服說明情況,并向公安機關報了案,至此案發。
根據李女士報案情況,通過摸排偵查人員很快鎖定了犯罪嫌疑人朱某。據查,2021年10月,由于生意往來,朱某和李女士成為了無話不說的“閨蜜”,日常生活來往密切。交往中,有一次李女士發現她的手機支付寶花唄賬單上有莫名其妙的扣款,就讓朱某幫她查一下是什么原因。就是在這次查詢的時候,李女士將她的手機解鎖密碼和支付寶支付密碼一股腦告訴了朱某。
令李女士做夢都沒想到的是,手頭拮據的朱某就是利用這組密碼,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4月間,偷偷使用被害人手機支付寶“掃一掃”功能,掃描超市收款碼10次,共盜刷花唄47700元,套現后轉至自己的賬戶。偵查還發現,朱某還以偷看被害人小陳手機解鎖密碼的方式,試出被害人小陳支付寶、微信綁定的信用卡支付密碼,后通過掃碼支付等方式盜刷28筆,共計276504元。
2022年12月,鎮江市丹徒區檢察院將該案提起公訴。公訴機關指控,朱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多次盜竊他人財物,數額巨大,其行為已觸犯刑法,構成盜竊罪。朱某歸案后,具有坦白、認罪認罰等情節,可以依法從寬處理。2023年1月,法院公開審理此案,采納了公訴機關的量刑建議及辯護人的辯護意見,并作出上述判決。朱某當庭表示認罪悔罪,服從判決。
通過該案的辦理,檢察官提醒,在日常生活中,應時刻保持風險意識,謹慎開通免密功能,使用手機相關支付軟件后,及時關閉和退出,同時妥善保管好自己的手機解鎖、掃碼支付等密碼,防止個人經濟財產遭受損失。
校對 盛媛媛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