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深夜出車禍變成植物人 這對夫妻用十年時間將她喚醒

2022-10-18 07:51:42    來源:華商網    

他們的余生只有一個目標——讓女兒恢復正常。

變故:深夜接電話得知女兒出車禍生命垂危

胡燕均,1965年生人,陜西省建筑構建公司退休職工。1989年,她嫁給了大她5歲的西安市郵政中心局職工華波,后于1994年生下一個女兒,取名華楠。

他們一家三口原本很幸福。

2013年7月21日凌晨1時許,胡燕均接到了一個陌生的電話,對方自稱是西安北環醫院急診醫生,她的女兒華楠乘坐摩托車時遭遇車禍,“孩子目前呼吸非常微弱,可能保不住了。”她不相信,要求將女兒轉至西京醫院。

凌晨2時許,胡燕均在西京醫院見到了躺在病床上的女兒,頭部有一處明顯的凹陷,急診醫生說孩子的傷勢主要在頭部,很嚴重,呼吸也很微弱,救活的可能性非常渺茫……胡燕均使勁搖著頭,趴在床邊不斷呼喚著女兒的名字。此時,華楠的胸口突然開始起伏,胡燕均見狀連忙喊著:“醫生,孩子有呼吸了,她想活,求您救救她。”

醫院為華楠進行了全方位的檢查。凌晨4時,醫生拿著華楠的腦部CT,嚴肅地對胡燕均說,孩子的腦干有三個點出血,顱腦重度損傷,只有進行開顱手術才有活下去的可能;但因傷勢嚴重,進行開顱手術走下手術臺的可能性極低,即便手術成功也會變成植物人,“這種情況建議放棄,如果要做手術,必須父母都在場同意。”

上午10時,外地出差的華波趕到醫院,在聽到醫生說“即便手術成功,孩子也會變成植物人,康復希望極為渺茫且治療費幾乎是無底洞”時,華波沉默了,片刻后,他對胡燕均說:“要不我們放棄吧。”在場的親戚朋友也勸胡燕均,“搶救過來了也是植物人,娃受罪你們倆也受罪,還是算了吧……”但胡燕均很堅決,“華楠是我的女兒,傾家蕩產我也要救她。”

最終,胡燕均和華波簽字決定手術。

壓力:負債80余萬元、提前退休、計劃賣房,只為女兒醒來

華楠的開顱手術很成功,但成了植物人。醫生說她能活下來已是“奇跡”。

2013年7月,為全身心照顧華楠,48歲的胡燕均提前退休;53歲的華波向單位請了一年長假。8月,華楠短短18天的ICU治療,花光了二人20余萬元的積蓄。此后,他們為給女兒籌治療費,借遍了身邊的親戚、朋友、同學。

截至2014年6月,盡管醫保能報銷60%左右的治療費用,但他們也先后支出了百余萬元,其中80余萬元都是借款。同年7月,因再難支付女兒的住院醫療費,華波胡燕均夫婦選擇帶女兒回家保守治療。

回家之初,華波回到單位工作,胡燕均獨自在家照顧女兒。但很快,他們發現一個人照顧并不可行。因為華波經常要出差,每當女兒出現突發情況時,胡燕均難以獨自應對。2015年,華波選擇提前退休。胡燕均說,因為兩人都是提前退休,兩人每月3000余元無法維持家中的開支,她和華波便輪流打零工補貼家用。

2015年和2016年是胡燕均感到最無助的日子,那段時間,她總是夜里坐在女兒身邊喃喃自語,回憶著女兒小時候的點點滴滴。直到2016年的一天夜里,胡燕均握著女兒的手絮叨時,突然發現左手的一個手指動了動,那一瞬間,她的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女兒能聽到我的話,她在逐漸恢復,我不能放棄。”

2017年,為了維持女兒的治療,她萌生了賣掉房子的想法,但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他們都覺得房子是我們家中最后的財產,但我覺得,女兒的命才是。”

希望:最艱難的日子里,未央區各級政府部門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201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西安市未央區緯二十九街社區書記史西平聽說了胡燕均家的情況,便時常組織社區志愿服務隊給胡燕均家送去米面油鹽等生活物品,幫忙做家務、照顧他們的女兒,同時為他們家上報困難群眾,申請救助金。

2017年,通過社區,未央區司法局、團區委、區婦聯等單位得知胡燕均家的情況,為幫助他們家,有關部門為其聯系到了西安醫學院南丁格爾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從那時開始,志愿者們每周六都會上門,幫助華楠按摩,給華楠講近期社會上發生的趣事。

9月,胡燕均發現女兒可以通過微微彎曲手指的方式回應周圍人對她的呼喚,時隔5年,女兒終于恢復了意識。

不久,社區便得知了這件事,并將消息傳遞給未央區司法局、張家堡街辦等單位。2018年3月,未央區張家堡街辦、未央區司法局等單位先后組織號召社會各界為華楠的后續治療捐款。4月,未央區為華楠籌得后續治療費15萬元。胡燕均說,這筆錢緩解了家里的經濟壓力,解決了女兒未來3年的治療費問題。而且,張家堡街辦、未央區民政局每隔一段時間,都會了解華楠的康復情況,也會關注家里是否有其他困難。

胡燕均說,在所有幫助他們一家的人中,她最感激的是原張家堡街辦黨工委書記、未央區民政局局長王戰旗,“5年來,他時常關心問候女兒的恢復狀況,介紹醫療資源、對接志愿組織幫助康復,疫情期間,還特意打電話詢問家里物資是否短缺,給家里送物資……”2022年6月,華楠能說話了,胡燕均將該消息告訴了王戰旗,“王局長很激動,他說這是奇跡,鼓勵我們堅持下去。此后,他還幫華楠聯系了一些醫院,為孩子找更好的康復訓練資源。”

2017年至今,在愛心人士幫助下,胡燕均華波夫婦挺過了最艱難的日子,讓他們在迷茫中看到了希望。

見證:近20本日記記錄女兒生命的復蘇

10月15日,華商報記者見到胡燕均。她家的房子不大,裝修樸素,客廳擺著一臺有年頭的灰色大頭電視機,旁邊堆著兩三箱方便面,一張擺在客廳中間的按摩床,讓家里顯得有些擁擠。在客廳的角落,華楠狀態很好,面帶微笑,癱坐在椅子上,雙腳配合輔助輪的轉動而活動。

胡燕均說,這些年來,為避免女兒肌肉萎縮,她和丈夫每天都會幫女兒翻身、按摩、擦洗身體;為保證營養,每天做三頓飯,準備兩頓水果;為幫恢復意識,時常讀她小時候的作文,放她曾經愛聽的音樂……

胡燕均寫下了近20本日記,這些日記記錄了女兒每日的體溫、用藥名稱、用藥量、醫囑,以及每天她在照顧時發生的故事和女兒每日的變化等:2016年,女兒的左手第一次動了起來;2017年,女兒的左眼珠可以轉動;2019年,女兒的左腿有了知覺;2021年前后,女兒第一次開口說了聲“謝謝媽媽”;2022年,女兒可以背出唐詩、乘法口訣等……每篇日記的結尾都寫著“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你身上,你要好好的,我們都要加油,勝利就在眼前。媽媽愛華楠。”

每當想放棄時,胡燕均總是會翻翻日記,看著女兒一天天變好,所有的壓力、迷茫,頃刻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堅持:近十年第一次過生日,女兒祝他生日快樂

“如果讓我現在回到2013年,我可能不會簽字,這一路走來,太難了。”華波說,2013年,他聽醫生講明情況后,覺得很客觀,所以計劃放棄,但周圍人一句“隨著醫學發展,或許會有奇跡”,讓他同意了妻子救女兒的想法。一年時間,他們家負債80余萬元,也曾遍訪“名醫”,但始終沒有看到希望。2015年至2017年,看不到希望的他幾度想要放棄,每逢此時,妻子都會打滅他的想法,“她說,‘我不許你這么想,華楠一定可以醒來,我絕不放棄。’”

“2017年,她說想賣房子救女兒。我猶豫后也同意了。”華波說,他們曾托朋友去北京的醫院咨詢,但聽說半年治療費高達數百萬元,只能選擇放棄。2018年,在未央區各界的幫助下,他們家幾近崩潰的經濟狀況逐漸回歸了正軌。如今,依靠著各項政策、居民醫保、兩人退休金,女兒的治療費基本沒有問題。

10月15日是華波的生日。10月14日,胡燕均對他說:“這些年你辛苦了,明天給你過個生日吧,女兒和你都愛吃多寶魚,可以買一條。”那是他近十年來第一次過生日,可在飯館聽說一份多寶魚170余元時,他猶豫了,“我有些心疼,但老婆說‘奢侈一下吧,讓孩子也吃頓好的。’”那晚,女兒祝他生日快樂;他許愿,祝女兒早日康復。

華波說,以前很多醫生都說不會有奇跡,讓他放棄。如今,女兒已經醒來,并且能自主說話,他和妻子都覺得女兒站起來只是時間問題。

將來:計劃用5年時間讓女兒站起來

2022年,華波62歲,胡燕均57歲。隨著年齡增長,他們最放心不下女兒的將來。華波說,在此前住院期間,妻子感到胃痛,檢查時醫生稱需要做“活檢”,那幾天她整個人都非常焦慮,擔心身體出了大問題,“雖然最后檢查沒發現問題,但我們也感到了后怕,所以一直在做著相應的準備。”

華波曾經有集郵的習慣,因此收集了不少珍貴的郵票。前些年,他將自己珍藏的郵票轉手,賣了二三十萬元,算上老人留下的一些遺產,還上了大部分的債務。最后的一二十萬元,他和胡燕均也想好了解決方法,“他們都是幫助我們家的人,我們肯定不會辜負他們。”

胡燕均說,不少醫生都說,女兒如今恢復的程度可謂“奇跡”,但她堅信女兒生命復蘇的奇跡還在繼續。她計劃再用5年時間,讓女兒站起來,并逐漸幫其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等她好了,她會成為一名社區工作者,用自己的力量傳遞愛與正能量。”

胡燕均華波夫婦如今做了兩手準備,如果以后女兒能站起來,他們就賣掉房子,帶女兒去更好的醫院做康復;如果女兒站不起來,他們就將房子抵給養老機構,托他們盡可能照顧。說著,胡燕均猶豫了片刻,“在我的有生之年,女兒一定會好起來。”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