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廣州疫情發生以來,白云區3116名網格員聞令而動,廣泛參與疫情防控相關工作,用奉獻和堅守詮釋責任擔當,用實際行動為群眾排憂解難。
當前,正值疫情防控工作的關鍵時期。在各管控區疫情防控一線,社區網格員迎難而上,走進一棟棟樓宇,敲響一戶戶人家的門,篩查數據、走訪宣傳,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扎實落地。
自己“多跑腿” 群眾“少操心”
4月13日晚,新市街新街社區網格員李敬德剛結束核酸檢測點的工作,拖著疲憊的身軀準備返回休息區。途中,一位群眾見他穿著黨員紅馬甲,急忙哭著上前求助,稱急需用藥,但在管控區內拿不到藥品。見女孩情緒比較激動,李敬德趕忙安撫她,讓她別著急,并告訴她管控區有緊急出入口,可請家人將藥品送到出入口,他幫忙傳遞進來。經一番努力,李敬德第二天順利將藥品送到了女孩手中,女孩終于卸下心中的重擔,向他再三致謝。
李敬德說,藥品配送的需求也很多,而且配送不是從醫院一進一出的簡單跑腿,高峰時整個小區、村需求的藥品種類有很多。“為確保購買藥品準確無誤,預先要了解居民所購藥品的名稱、品牌、批號、包裝樣式以及生產廠家等多方面的信息,整理好購藥清單,再將居民需要的各類藥品一一記錄、核對,準確無誤地將藥品送到居民手中。”
“湯阿姨,我給您送飯來了。”13日中午,云城街蕭崗聯社網格員何漢汛一拿到午餐就往孤寡老人湯阿姨家趕。
“小伙子,太謝謝你了,你下次不用幫我送了,太辛苦了,我一個人吃不了多少。”“沒事的,不辛苦!我也想來看看您!今天身體感覺如何?如果有什么需要都要及時說。”看到何漢汛的到來,老人既開心又有些擔心。而這時,何漢汛也都會及時寬慰她,讓其釋放壓力與負擔。
何漢汛為居民配送生活物資。
據了解,湯阿姨今年71歲了,患有心臟病和高血壓,每天都需要服藥,且行動不太方便。社區管控后,她不懂得網購生活物資,每天三餐成了一個大問題。何漢汛在前期入戶摸排了解到老人情況后,第一時間將湯阿姨列為重點幫扶對象,不僅詳細登記其相關信息建立聯系檔案,還為其申請了每日配餐并不定時為其送去愛心餐包等生活物資,幫助解決老人溫飽問題。
一天休息時間只有三四個小時
“爸爸,你什么時候回來啊?我想讓你抱抱我。”聽到電話里小兒子的聲音,郭衛文眼眶紅了起來。
太和鎮聯升社區網格員郭衛文,自疫情發生以來連續多日奮戰在防疫一線。電話那頭年幼的兒子期盼他早日回家,郭衛文雖然心疼,但安撫好孩子后又馬上投入到工作中,在核酸檢測現場指引群眾有序參與檢測,引導老人、小孩走綠色通道。每次核酸檢測結束時,脫下防護服,他的衣衫早已濕透。
郭衛文在核酸檢測現場指引群眾參與檢測。
“社區網格員要有為群眾服務的認識和本領,我一直在努力。”郭衛文說,堅守在崗,他不覺得辛苦,但感到有些虧欠孩子。既然選擇成為一名網格員,就應該承擔責任,不辜負居民的期望。以后有空閑時間了,再多陪陪孩子。
和郭衛文一樣,同樣對這份工作充滿熱愛的還有均禾街網格員周浩敏,“網格員的工作很有挑戰性。雖然忙起來沒時間照顧孩子,但付出能得到居民的肯定,就很值得。上崗以來,我看到了身邊很多令人感動的瞬間,居民給我帶來了許多正能量,我也要把工作做好,把正能量傳遞給大家。”周浩敏說。
周浩敏平均每天要打幾百通電話,排查涉疫人員。
周浩敏是一名三年級孩子的母親,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她擔負起排查涉疫風險地區重點人員的工作任務。排查工作往往時間緊任務重,平均每天要打幾百通電話,有時深夜11點接到任務,12點前就要完成排查。為了及時阻斷疫情傳播,她分秒必爭,常常連續作戰,忙至深夜才能擠出一點時間為孩子檢查作業,一天下來留給自己的休息時間只有三四個小時。
疫情當前,網格員都有雙重身份,他們既是防疫一線的工作者,也是普通居民中的一員,是父母、是兒女,擔負著工作、家庭雙重責任。他們都有著樸素的心愿,那就是盡自己的努力,為大家多解決一點問題、多提供一點幫助、多做出一點貢獻,用實際行動守護家園平安。
記者譚超 通訊員張楚琪 李淩子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