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自行車火災隱患突出,部分小區在防范措施上“先行先試”

2022-03-02 10:40:05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當前仍處于冬春火災防控“特別防護期”,電動自行車違規停放充電被消防部門列為火災隱患突出問題之一。記者昨日從廣州市消防救援支隊獲悉,2021年廣州共發生電動自行車火災308起,其中電池故障引發的火災約占電動自行車火災總數的八成。

2021年12月29日,廣州金沙洲一小區住戶家中突發火情,金沙消防救援站接警后到場將明火撲滅。經調查,起火原因系電動自行車電池充電過程中發生故障引燃周圍可燃物導致火災。事后,金沙派出所對涉火責任人員(租戶)處以行政拘留10天、罰款500元的處罰。

此前,廣東省消防救援總隊發布了今年1月全省接處警情況和火災分析。數據顯示,今年1月全省發生的火災中,電氣線路故障火災占比大,當月共發生電氣火災1096起,其中電氣線路故障最多,共801起,占73%;用火不慎引發火災1110起,占23%;共發生交通工具火災591起,其中電動自行車火災66起,占11%。

省消防救援總隊發布預警稱,從近五年火災數據看,第一季度是全年火災風險最高的時期,尤其是“三小”場所、居民住宅因電氣、用火不慎引發火災增多。

那么,住宅類建筑如何防范電動自行車火災?記者走訪發現,市區一些小區在防范措施上因地制宜甚至“先行先試”。以海珠區為例,不少小區在電梯間和充電場所張貼了醒目海報,提醒居民“禁止電動自行車(電池)進梯入戶”。

其中,鳳陽街逸景翠園的做法值得借鑒:自2018年3月禁止住戶電動自行車進入小區,同時東西兩區之間設置了專門的停放充電區域,小區電動自行車火災截至目前“零發生”。

逸景翠園物管保安處負責人白先生說,該小區有住戶6000多戶,電動自行車近年來一直有4000多輛。“我們用了近兩年的時間才完成禁止電動自行車入小區。”

2016年11月,小區對住戶超標電動自行車進行了全面清理。經過一年多的宣傳發動,2018年3月,小區正式啟動禁止電動自行車進入園區。逸景翠園在東西兩區間的華盛南路,建起為住戶提供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充電服務的大型場地。

“2018年3月1日,因電動自行車電池過充,小區一個單元發生火災,盡管大火被及時撲滅,但整個房間熏得不成樣子,幸好租戶當時不在家。”白先生透露,當時持反對意見的住戶在看到過火的房間后很快轉變了態度。

如今,在華盛南路電動自行車保管站,整個場地有專人24小時值守,可容納約1500輛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一車一插座,如果充電過程中溫度過高,智能充電設備就會自動斷開。”白先生介紹,充電區內設有雨棚、煙霧感應、警報器、滅火裝備,并安裝了防火擋板。不僅如此,保管站還設有新款的電池充電柜,拓展新的充電渠道,為無法停車的車主服務。

不過,還是有部分住戶將電池“偽裝”后帶回家充電。“我們會反復提醒這部分住戶,聯合轄區派出所、街道辦、消防救援機構等職能部門一起定期清理小區周邊卸下電池的電動自行車。待車主前來領車時,再面對面‘科普’消防安全知識。”白先生說。

數據

2021年,全市發生電動自行車火災308起,從起火原因看,電池故障是造成電動自行車火災的主要原因,占電動車火災總數的80.85%;從發生場所看,居住類場所電動自行車火災占電動自行車火災總數的29.55%,同時占居住場所火災總數的10.96%,電動自行車火災多發生在夜間、凌晨,人們處于熟睡狀態,發現火災遲、逃生較為困難。

提醒

根據《高層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在高層民用建筑的公共門廳、疏散走道、樓梯間、安全出口停放電動自行車或者為電動自行車充電,拒不改正的,由消防救援機構責令改正,對經營性單位和個人處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罰款,對非經營性單位和個人處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這些知識要牢記:

1.不在樓梯口、樓道等疏散通道停放電動自行車,更不要把電瓶帶回家中充電。

2.不私自改裝電動自行車,不亂配電池、充電器。

3.不從樓道、樓上拉“飛線”為電動自行車充電。

4.充電時間不宜超過8小時,更不能整夜充電。

5.不貪便宜購買劣質充電器,選擇正規廠家的電動車和充電器。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丹羊 通訊員消宣)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