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3日是第23個全國愛耳日,3月1日,極目新聞記者從醫院耳鼻喉科了解到,如今患突發性耳聾的年輕患者越來越多,其中還有不少是十幾歲的學生,熬夜疲勞、精神壓力大、用耳不當等因素是罪魁禍首。
18歲女生通宵打游戲,一覺醒來左耳聾了
家住漢口的張欣(化名)今年18歲,平時作息習慣不是很好,晚上經常睡得晚。上周她回家過周末,晚飯后便戴著耳機打游戲,到了凌晨5點才睡去。下午起床后,張欣覺得整個人暈乎乎的,左邊耳朵“嗡嗡”作響,后來她接了個電話,發現左耳竟聽不清了。一開始她以為手機聽筒壞了,但換到右耳接聽又正常,這才意識到左耳聽力出現了問題,趕緊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耳鼻喉科就診。
經過聽力檢查,醫生發現她左耳聽力明顯下降,確診為突發性耳聾。該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張瓊詳細詢問病情發現,患者并沒有相關疾病史,因此分析突發性耳聾與她熬夜打游戲、一直戴著耳機有很大關系。
無獨有偶,15歲的小吳(化名)是名初三男生,每天晚上都要猛背英語單詞,戴著耳機練習英語聽力。2月下旬,小吳晚上在家聽英語聽力時,突感一陣耳鳴,并且天旋地轉,父母趕緊帶他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后湖院區耳鼻喉科就診,也同樣診斷為突發性耳聾。
該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郭蓓介紹,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用耳習慣,是現在年輕人患突發性耳聾的重要原因。一些年輕人因為工作壓力大、通宵玩游戲、熬夜勞累等,導致人體神經功能紊亂,內耳受到刺激后會發生血管收縮、痙攣,出現缺血缺氧,以致聽覺器官受損,聽力突然下降。
洗腳采耳一條龍,男子耳朵長毛了
除了不良用耳習慣會導致突發性耳聾,不當的生活習慣也會讓耳朵很遭殃。
上周,48歲的王師傅來到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湖北省中山醫院)耳鼻喉科,找到科主任張志敏,一進門就直說耳朵“癢死了”。張志敏主任檢查發現,王師傅的雙側耳道內都長出了一層黃黃的“痂”,痂皮上長滿了白白的毛。整層痂皮在耳道里好像一個密不透風的袋子一樣,甚至附著到了鼓膜的表面,鼓膜看起來都模糊不清。
張志敏診斷,王師傅患的是真菌性外耳道炎。通過詢問,張志敏了解到,因為工作壓力大,王師傅平時最喜歡去洗浴城放松,一般是洗腳之后再加個采耳,一條龍。張志敏告訴他,很可能這個習慣就是他患病的主要原因。
“非專業的采耳,是真菌性外耳道炎感染途徑之一。如果挖耳勺沒有清潔干凈,在掏耳朵的時候又不小心弄傷了脆弱的外耳道皮膚,就很容易引起病菌感染。而且平時在洗浴之后耳道進水,潮濕的耳道也給真菌提供了絕佳的生長溫床,進而感染上了真菌性外耳道炎,說通俗點,耳朵也可能長腳氣。”張志敏說。
保護耳朵要遠離這些壞習慣
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武漢市中心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陳偉建議,在日常生活中,市民要樹立科學安全用耳的意識,年輕人聽力受損主要與不良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約一半以上的聽力損傷是可以避免的。
平時避免長時間戴耳機,每次連續聽的時間不超過30分鐘;音量不超過最大音量的60%;最好用頭戴式耳機,比耳塞耳機的損傷小。工作繁忙不可避免,年輕人要學會勞逸結合,避免熬夜勞累。患有感冒、鼻炎等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潛水和坐飛機,以免造成中耳炎;不要以為中耳炎只是小病就不用管,拖久了也會引起耳聾。此外,不要頻繁掏耳朵,以免鼓膜破損穿孔。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低鹽飲食保證睡眠,注意安全用耳,保護聽力。如果突然出現了眩暈、耳鳴、耳悶等癥狀時,要引起重視,及時到醫院檢查聽力,以免造成不可逆的聽力損傷。
“耳朵是脆弱的器官,我們要對耳朵好一點,別亂摳,同時讓它保持干燥。”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張志敏說,隨著天氣轉暖,因真菌性外耳道炎來就診的患者明顯增多,其中不少是因不潔的挖耳方式引起,他提醒,應遠離不潔挖耳方式,保持耳道干燥,一旦反復覺得耳朵里有發癢、悶脹感、耳鳴等不適,一定要到醫院進行專科檢查,確保疾病及時得到治療。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