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2月26日,天河區珠村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修編(2021~2035年)在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網站上進行公示,規劃范圍為廣園路以南部分反映傳統村落生活和歷史遺存相對集中的區域,總面積約1.15平方公里。根據規劃,核心保護范圍內新建、擴建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筑高度應控制在12米以內。
緊鄰國際金融城、天河智慧城、奧體中心
珠村位于廣州市天河區東部,距離廣州市傳統中軸線約15公里,距離廣州市新中軸線約10公里。緊鄰國際金融城、天河智慧城、奧體中心。研究范圍為村域范圍,總面積約5平方公里。
朱村區位圖
保護范圍劃分為——
核心保護范圍:文華大街及珠村潘氏宗祠周邊區域、打塘及北帝古廟周邊、大塘及元德陳公祠周邊區域,總面積為3.40公頃。
建設控制地帶:文華大街、南門大街、東華三巷等歷史文化遺產較為集中的街巷沿線地區,總面積6.23公頃。
環境協調區:珠村傳統村落范圍。東至文華大街·深涌-東喬大道;西至深涌;北至廣園快速路南至中山大道,總面40.66公頃。
建設控制地帶內禁止開山、采石、開礦
保護措施方面,核心保護范圍內,不可移動文物、傳統風貌建筑、其他具有傳統風貌的建筑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進行保護和修繕。核心保護范圍內禁止進行對傳統村落格局和文物保護單位、傳統風貌建筑的保護構成破壞性影響的活動。除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外,不得進行新建、擴建活動。新建、擴建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應當報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征求文物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核心保護范圍內新建建筑的高度、體量、尺度、建筑類型、材料、色彩等,應與傳統建筑風貌相協調。
建設控制地帶內,不可移動文物、傳統風貌建筑、其他具有傳統風貌的建筑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進行保護和修繕。建設控制地帶內進行新建、擴建、改建活動應以不影響傳統風貌為前提,并經城市規劃主管部門會同文物管理部門等審核、批準后才能進行。
建設控制地帶內禁止開山、采石、開礦等破壞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的活動;占用園林綠地、河湖水系、傳統街巷、道路等;修建生產和儲存易爆易燃、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的工廠、倉庫等;對保護對象可能造成破壞性影響的其他活動。
嚴格保護環境協調區內自然環境要素
環境協調區內, 嚴格保護環境協調區內自然環境要素。建筑風格和景觀、綠化等與核心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空間景觀協調;面向建設控制地帶的街道應形成連續的、與建設控制地帶相協調的景觀界面。建筑形式、色彩、體量應與核心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建筑相協調,新建建筑功能以居住和對環境不產生污染的旅游配套、公共服務為主。
建筑高度控制圖
高度控制方面,核心保護范圍內的不可移動文物、傳統風貌建筑高度按現狀控制,核心保護范圍內新建、擴建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筑高度應控制在12米以內,同時應滿足不可移動文物、傳統風貌建筑對周邊建筑高度的要求,鼓勵采用坡屋頂。
建設控制地帶內的不可移動文物、傳統風貌建筑高度按現狀控制,新建或擴建建筑高度應控制在18米以內,同時應滿足不可移動文物、傳統風貌建筑對周邊建筑的高度要求,以及視廊、街景、對景等對建筑高度的要求。
環境協調區內現狀河涌等非建設區域嚴格按照相關規劃及用地管理規定執行。其他區域新建、改建擴建的建筑高度宜按控規要求落實,同時應滿足不可移動文物、傳統風貌建筑對周邊建筑的高度要求。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杜娟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