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30個社區獲評容貌品質社區

2022-02-25 10:39:29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2月24日,廣州市社區容貌品質全域提升和“門前三包”全民行動暨美麗廣州市容品質建設工作部署會召開,廣州30個社區被評定為市級容貌品質社區。

社區容貌品質進入全域提升新階段

2021年,經廣州市政府同意,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印發實施《廣州市社區容貌品質全域提升行動計劃(2021-2023年)》,將全市1658個社區劃分為51個培育提升社區、150個鞏固提升社區、1457個常態提升社區。

在51個培育提升社區中,對各區申報的36個社區進行年終驗收,最終評定30個市級容貌品質社區,其中前10名的社區分別是:白云區石門街滘心社區、海珠區海幢街寶賢社區、荔灣區逢源街厚福社區、從化區良口鎮良口社區、黃埔區黃埔街港灣機關村社區、白云區棠景街棠溪南社區、花都區花東鎮港頭社區、越秀區人民街大德中社區、南沙區南沙街海灣社區、天河區天河南街天河東社區。

綜合培育提升社區得分情況,各區排名由高到低依次為:越秀區、黃埔區、南沙區、海珠區、從化區、花都區、天河區、增城區、荔灣區、白云區、番禺區。

經綜合各區三類社區得分情況,2021年度全域提升成效綜合檔次評定結果為:荔灣區、黃埔區、花都區3個區為A檔,其余8區均為B檔。

市城管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在社區容貌品質提升過程中,一批社區堅持問計于民、問需于民,科學制定提升計劃,有序實施提升行動。如海珠區海幢街寶賢、花都區新華街天貴、從化區良口鎮良口等社區,通過更換污水管道,改造地下管網,定制移動式晾衣架,協調運營商大力整治三線,解決社區污水溢流、“水浸街”和居民晾衣難、用電安全隱患等問題;黃埔區港灣機關村社區對于井蓋破損問題,不等不靠、克服困難,僅用幾小時完成井蓋更換消除安全隱患;越秀區人民街大德中、海珠區海幢街寶賢、荔灣區逢源街厚福、白云區棠景街棠溪南等社區的居民群眾、集團單位、熱心企業通過參與社區墻繪、井蓋彩繪,認種認養社區綠植,向社區捐贈石凳、體育設施、綠化盆栽等形式,主動參與社區培育;海珠區濱江街海運社區將門樓、青磚、鏤空等嶺南建筑元素與船舵、船錨、海浪等海運文化元素結合,營造濃厚海運文化氛圍;龍鳳街狀元社區突出狀元井、將軍廟等文化元素,深度挖掘社區歷史文化;花東鎮港頭社區設計改造歸難僑安置點等,展現社區特色僑鄉文化、多民族融合團結面貌和多元文化融合特色,彰顯流溪河畔華僑城新風采;南沙區海灣社區挖掘林場老故事,對2棵老榕樹采取根系保護措施并在樹蔭下修建石桌石椅和健身設施,方便群眾休閑娛樂。各區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的意識明顯增強,培育文化的深度不斷拓展。

“回顧這一年來,社區大力開展容貌品質提升,我是親歷者,也是參與者,更是受益者。”白云區石門街滘心社區居民吳碧茹說:“通過一年的重點培育提升,我們的社區徹底告別了過去的臟亂差,口袋公園鳥語花香,涌岸碧道郁郁蔥蔥,道路平整人車分行,空中‘三線’整齊有序……社區既有顏值又有氣質。”

市級容貌品質社區共建企業代表丁偉剛激動地說:“一個老客戶到我們公司洽談業務,第一時間就反映公司駐地的環境實現質的變化,道路順暢了,停車方便了,設施健全了,容貌更美了。我感到很榮幸,能參與其中并能享受社區容貌提升的福利。”

“廣州的社區容貌品質提升極大豐富了城市治理模式,市一級通過政策引導實現了自上而下的“賦能”;各個社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匯集群眾意愿對接不同線口的資源,因地制宜,自下而上形成了形式靈活的共建共治。”市級容貌品質社區年終檢查驗收組專家代表、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城市治理研究所副所長 孫占卿表示。他認為,廣州在老舊社區容貌品質提升中形成了較為系統的方法論和成熟的工作模式,為其他城市探索了經驗。

2021年市級容貌品質社區名單

越秀區

大德中社區

廣九社區

馬莊巷社區

海珠區

寶賢社區

海運社區

狀元社區

荔灣區

厚福社區

僑苑社區

興賢社區

天河區

天河東社區

腰崗社區

雅康社區

白云區

滘心社區

棠溪南社區

黃埔區

港灣機關村社區

開元社區

黃埔電廠社區

花都區

港頭社區

梅園社區

天貴社區

番禺區

康樂社區

麗景社區

南沙區

海灣社區

南沙社區

福生社區

鎮南社區

從化區

良口社區

河濱北社區

增城區

寧西社區

東湖社區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賈政 通訊員成廣聚 苗百超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楊耀燁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