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凱的小黃姜大產業 熱點評

2023-02-06 09:28:25    來源:湘潭在線    


(資料圖)

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振宇

喝完元宵酒,出門尋生路。年還沒過完,湯凱便在田地里忙活開來。

湯凱告訴我們:“眼前的這30多畝地今年將全部用來種植小黃姜。小黃姜雖然在當地有多年種植歷史,但過去都是農戶在菜園里小規模種植、自用,所以也沒人去算效益賬,現在要把種植小黃姜當作致富產業來做,自然是容不得半點馬虎。”

畢業于湖南工程學院的湯凱做事比較“機械、刻板”。 2017年,經過十年創業有了一定經濟基礎的湯凱回到湘潭縣茶恩寺鎮上豐村干起了農業。除了組建專業病蟲害防治團隊從事農業產業化服務外,湯凱還流轉了近300畝耕地用來發展種植業。

在這300畝耕地上,湯凱除了種植水稻、油菜外,還種過香芋和小黃姜,為的是找到一種高效且適合當地氣候土壤條件的經濟作物作為致富產業來發展,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在品種的選擇上,湯凱沒有盲目從眾,也沒有貪大求快,而是小規模先行試驗。在確定將小黃姜作為發展方向后,2021、2022兩年時間里湯凱都是3畝、5畝地在做實驗。

4月初排姜種加地膜覆蓋保溫,此前必須用鏵犁將土地深耕40厘米、再用旋耕機碎土30厘米,在整理過的地里施足有機肥(從北方運來的羊糞)并充分發酵;排種前開出30厘米的姜溝和35厘米的排水溝……7、8、9月3個月是長苗期,除及時噴灌確保水分充足外,還必須建遮陽棚防曬防高溫……10月份采挖前一個星期拆除遮陽棚……經過兩年的小規模實驗,湯凱摸索出了一套科學的小黃姜種植方法。

有了兩年小規模實驗的經驗,湯凱今年仍沒有盲目地擴大規模,30多畝的面積就當是“中試”。“一則是種植技術有待進一步完善與改進,二則是市場方面必須小步快走地開拓而不可盲目,三是要做好產品深加工方面的研究和準備。”湯凱說。

盡管湯凱行動比較“保守”,但他思路清晰。建生姜產品加工生產線,用光伏發電的太陽能板取代遮陽棚,這一切均在他的考慮之中。

待種植技術進一步完善后,湯凱將把這一切設想付諸行動,我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湯凱的“生姜+光伏”的全新發展模式大放異彩。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