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河北田間麥浪滾滾,豐收在望。“這片麥田在去年9月份還是園地。”河北鹿泉東營北街村一位村民指著麥田向記者說道,能讓園地變為耕地,這得益于耕地保護專項行動。
今年2月,河北出臺《2022年河北省耕地保護專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通過建立“田長制”、全面實行耕地“進出平衡”和改進規范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堅守耕地保護紅線。
三級“田長”護農田
“自從實施‘田長制’以來,我縣通過網格員巡查方式發現違法用地12宗,這些都被及時叫停了,并恢復了耕地原貌。”玉田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執法督查科科長田文雍說。
近年來,隨著種糧比較效益下滑,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高,耕地閑置“荒田”、種樹種草“占田”、違規建房“毀田”現象時有發生。
為切實破解“三田”難題,玉田縣探索建立縣、鄉、村三級“田長制”體系,構建了“橫到邊、縱到底,網格化、全覆蓋”的耕地保護監管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玉田縣不僅設立了縣、鄉、村三級“田長制”辦公室,還配備了專職工作人員處理日常事務。“由縣委書記、縣長任總田長,分管副縣長任副總田長,另外的19位縣領導任縣級田長,還設有鄉鎮田長和村級田長。”玉田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高義華介紹,為壓實各級耕地保護責任,在逐級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的同時,還建立耕地保護督察考核和獎懲機制。
記者注意到,為及時發現和制止違法違規用地行為,該縣還在探索“縣級田長+網格員”“鄉(鎮)級田長+執法隊員”“村級田長+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土地承包戶、實際使用人”等模式。在以日常巡查為重要抓手的同時,將基本農田定位、定量、定人管理,形成從“一人管、大家用”到“大家管、大家用”的網格化監管格局。
耕地是保障糧食安全的要害之一,今后如何更好地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我們將深入探索耕地保護的體制機制,充分運用科學的監管手段,全面提高耕地資源的利用效率,確保全縣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升。”玉田縣委書記田軍威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建立‘田長制’,就是要確保每一塊耕地都有守護人,從根本上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河北省自然資源廳耕保處副處長梁萬表示,今年,河北將全面推行耕地保護“田長制”,實行縣、鄉、村三級聯動全覆蓋的耕地保護網格化監管,不斷提高耕地保護水平。
“進出平衡”保耕地
在東營北街村麥田地頭,“眼前這片8畝麥田,是由園地變更的耕地,也就是‘進’地,其‘出’地是石家莊南繞城高速道路綠化工程占用的耕地。”石家莊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鹿泉分局班子成員李世杰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僅是鹿泉以“進出平衡”方式補充“進”地的一個縮影。
據記者了解,河北鹿泉探索編制了耕地年度“進出平衡”方案,將違規占用耕地后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難以恢復的作為重點整治對象,以“進出平衡”方式補充“進”地,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
耕地進出平衡了,如何確保補充耕地的質量,防止出現“占優補差”,使新增耕地閑置撂荒、改作他用?“構建耕地保護目標逐級分解、責任層層落實機制,實行耕地數量和質量保護并重,確保補充耕地與被占地質量相當。”梁萬還表示,按照《方案》的總體要求,今年將全面加強耕地用途管制,嚴格實行年度耕地“進出平衡”制度,以縣域為單位,以年度為周期,對耕地轉化為林地、園地、草地的嚴格實行“進出平衡”。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如何讓“中國碗”盛上更多“河北糧”?“我們將構建保護、管控、激勵的耕地保護新機制,以地上田長‘實地查’、衛星遙感‘天上看’、視頻監控‘實時看’的立體模式來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河北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貢志剛說。(實習記者 陳汝健 通 訊 員 張俊琴)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