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北京居住最為密集的大型社區,回天地區的交通問題一直受到當地居民的關注。昨天(4日)上午,記者從市交通委獲悉,回天地區將繼續推動“一橫一縱、五通五暢”主干路網建設,其中,北清路快速路已于今年初開工建設,安立路快速路正在確定實施方案過程中,“一橫一縱”兩項工程預計于2024年完工。
“一橫一縱、五通五暢”將打通
2018年,市政府發布了《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到2020年底,回天三年行動計劃已經圓滿收官。
在完善路網方面,回天地區推動“一橫一縱、五通五暢”主干路網建設,交通主骨架初步顯現。“一橫一縱”即北清路、安立路兩條快速路提級改造工程,將在原有道路基礎上拓寬路面、增設高架,提升道路承載能力。其中,北清路已于今年初全面開工建設,計劃2024年完工;安立路正在確定實施方案過程中,預計2024年完工。
“五通”為定泗路、中東路、回南北路、太平莊北街、太平莊中街5條東西橫向主干路;“五暢”為文華路、林萃路、建材城東側路、北苑路北延、北苑東路5條南北縱向主干路。10條主干路中,林萃路、北苑路北延兩項工程已于2020年建成通車,其余8項正在推進建設。
從實施效果上看,林萃路斷點打通后,從回龍觀東部向南可直達北五環林萃橋,有效緩解了回龍觀區域交通壓力。分流周邊路網的車流,回龍觀區域高峰時段擁堵指數下降1.9%,東西向的回龍觀西大街下降9.3%,南北向的安立路下降14.8%,京藏高速下降7.6%。
新一輪“回天行動計劃”將在上一輪計劃的基礎上接續開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仍然是持續補短板、強弱項、提效率。到2025年,回天地區建設道路里程70公里以上,新增各類停車位1.8萬個。屆時,地區路網密度將由每平方公里6.6公里提高到7公里,超過中心城區平均水平。
有了“主骨架”,還要暢通街區內部“微循環”。未來,回天地區還將建成立水橋西路下穿地鐵13號線及東北環線鐵路涵洞工程等項目,打通城市主干路與京藏高速、13號線等“上跨下穿”關鍵斷點。
東北環線將緩解通勤難題
目前,回天地區有4條軌道交通線路,地鐵線、站的覆蓋率較低,建成區1公里范圍覆蓋率僅30%左右。數據顯示,全市軌道站點中,早高峰進站量排名前10位的站點,回天地區就占了7個,回龍觀站、霍營站、天通苑站等軌道線路部分斷面客流超負荷現象比較嚴重。
未來,回天地區軌道交通建設主要在地鐵、市郊鐵路和軌道微中心建設三個方面下功夫。
在地鐵建設上,完成地鐵17號線和13號線擴能提升工程建設,兩條地鐵線路將增加新龍澤站、回龍觀東大街站、天通苑站、天通苑東站等9座車站。建成后,回天地區站點750米半徑覆蓋率將由28%提升到41%。同時,將結合全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統籌推進北部聯絡線、地鐵19號線北延等軌道交通規劃研究。
在市郊鐵路建設上,做好市郊鐵路東北環線建設,有效解決回天地區到望京及CBD崗位功能區的通勤問題。
在軌道微中心建設上,集聚土地、產業資源,高標準規劃建設黃土店(霍營)、新龍澤等站點,同步完善配套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活力微中心”,實現城市空間與軌道交通充分融合。
另外,自“回天計劃”開展以來,公交集團針對回天地區乘客出行需求,累計優化調整60余條公交線路,開通定制公交33條,共解決了該地區10余條道路公交覆蓋,惠及20多個小區約兩萬居民的出行。特別是去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為保障疫情期間復工復產出行需求,僅用5天時間就開通了6條定制公交,方便了地區居民出行。
科星路東側將建地下停車場
停車問題也是回天地區居民關注的問題。今年,昌平區將繼續實施二期道路停車電子化收費改革工程,在地區設置約600個路側停車位并實施電子化收費。目前昌平區已協調樂華仕健康產業園、美廉美和北京龍城溫德姆酒店停車場單位,開放共享停車位190個。下一步,將繼續協調產權方,開放共享停車位,提高停車設施利用率。
回天地區還將繼續開展停車場建設工作,增加停車資源。目前正在推進的回龍觀京都兒童醫院南側、育新學校東側、天通苑太平莊中街西側三處地下停車場建設,將提供車位1400余個。同時,昌平區正在研究計劃在科星路東側新建地上局部一層、地下三層的自走式與機械混合停車場,規劃總車位500余個。
聯系我們:434 921 46@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2002377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