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清一體化在這個火熱的夏天持續升溫

2021-08-03 15:30:40    來源:南方網    

廣清交界處,30個重點項目集中動工投產,吹響新一輪發展的號角;粵北山村里,一場“土地入市、農民入股”的探索正在鋪開,促進資源要素在城鄉間流動……

種種跡象顯示,廣清一體化在這個火熱的夏天持續升溫。

近期以來,《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東廣清接合片區實施方案》《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相繼落地。政策利好疊加作用下,清遠積極攜手廣州推進交通、產業、營商環境“三個一體化”,同時著力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各項試驗任務穩步推進。

通過扎實推進重要平臺、重點項目建設,廣清兩地產業鏈融合更深、區域競爭力更強,清遠在高質量發展的路上奮力奔跑,“入珠融灣”不斷提速。

抓項目

打造產業集聚主陣地

下半年伊始,廣清產業園舉行2021年第二批重點產業項目集中簽約、動工、投產活動。這是繼今年2月園區首批重點產業項目集中動工投產之后,廣清產業共建再邁新步。

園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活動集中簽約、動工、投產項目共計30個,計劃總投資75億元,預計達產產值153億元。其中,簽約項目10個,均為今年以來洽談引進,計劃總投資40億元,預計達產產值68億元,達產稅收2億元。

廣清產業園是廣清產業共建的主陣地,與廣德產業園、廣佛產業園和廣清空港現代物流產業新城共同構成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三園一城”。

自2015年開發建設以來,廣清產業園龍頭企業不斷集聚、產業布局不斷優化,目前已初步形成現代智能家居、汽車零部件、新材料(精細化工)、高新現代農業生物技術、食品美妝五個產業集群。在去年產值突破百億元規模的基礎上,今年一季度園區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了兩位數或三位數增長。

園區快速發展背后,是雙城明確產業共建分工,積極開展務實合作。近年來,廣清兩市積極探索“廣州總部+清遠基地”“廣州研發+清遠制造”“廣州孵化+清遠產業化”等合作共建模式,推動兩市產業鏈融合,共同打造具有強大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近期省委、省政府印發的《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下稱《總體方案》),更為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發展繪制了“線路圖”,劍指打造全省重大區域發展平臺。

《總體方案》提出,到2025年,合作區工業增加值達到百億元規模。到2035年,重點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創新生態建設成效明顯,與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基本實現,城鄉二元結構得到有效破解,成為區域協調發展的典范。到2050年,創新要素高度集聚,產業高端化發展,公共服務、營商環境與粵港澳大灣區融為一體,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區域。

文件還提出明確合作區行政管理架構、廣清兩市相關權責,強化合作區經濟社會管理權限,理順財稅管理體制,強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四項重點舉措,確保目標任務完成。

優服務

在共建共享中增進民生福祉

隨著產業共建持續升溫,清遠在營商環境、公共服務等方面也不斷與廣州接軌。

廣清商事登記“灣區通”的啟動正是其中一個新動向。7月23日,廣州市黃埔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與清遠市清城區、英德市、佛岡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分別簽訂商事登記“灣區通”合作協議,針對廣清人員異地工作生活、企業跨地域經營頻繁的特點,通過政府部門加強聯動、改革創新、信息共享,為兩地企業提供商事登記“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地辦”服務。

據介紹,商事登記“灣區通”服務將有效破解企業和群眾異地辦事“多次跑”“折返跑”等堵點難點問題,加快廣清營商環境一體化建設,以優質商事登記服務暢通廣清經濟循環和產業集聚,同時為進一步優化兩地合作和聯動工作機制探索新的“廣清經驗”。

與此同時,廣清兩市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快公共服務領域一體化建設,醫療教育等民生事業在共建共享中持續推進。

7月12日,廣州市正式上線國家醫療保障信息平臺。清遠作為廣州對口幫扶城市,成為廣州首個國家醫療保障信息平臺聯調城市。此次在已實現社會醫療保險參保等效憑證互認的基礎上,進一步打通了廣清兩地參保群眾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渠道,覆蓋兩地1458家定點醫療機構,為兩地1700多萬參保群眾提供更高效便民的醫療服務。

數日后,廣清教育幫扶也迎來新進展。清城區人民政府與廣州大學附屬中學就清遠市清城區美林湖學校合作辦學舉行簽約,雙方將攜手探索實施學校托管新模式,通過合作辦學不斷優化清遠教育資源,在解決轄區學生入學的基礎上,積極協調解決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高層次人才子女入讀問題,助力廣清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7月初在廣州舉行的“支持推動廣清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亦傳遞了積極信號。會議透露,廣州將加快廣清城際二期建設,規劃研究廣州東至花都天貴城際向北延伸至清遠,和清遠市一起積極爭取廣州經清遠至湖南永州高鐵廣東段項目盡快開工建設,加強合作區與鄰近省份的交通聯系。

深改革

盤活沉睡資源釋放農村活力

廣清接合片區內,一場新的探索正在醞釀。

6月19日,清遠市清新區浸潭鎮六甲洞村下逕組股份經濟合作社正式掛牌成立,成為全市首家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通過此次改制,下逕社將可量化資產以份額形式實現量化到人、確權到戶。2600多平方米的村中閑置宅基地、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入股小華山風景區。

活動現場為村民代表頒發了股權證。作為股東之一的下逕組村民鄒東海欣喜地說,現在村民不僅可以按照股份分紅有經濟收益,對合作社的經營發展還有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村民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這個改革讓我們更加有干勁。”

自廣清接合片區被確定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以來,清遠在理順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上下功夫,不斷激活農民、要素、市場等“三農”主體。當前該市所推進的農村“三塊地”改革,正是一次讓資源變資產的探索,在不改變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加快盤活農村承包地、宅基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等資源。目前,清城區、清新區、佛岡縣、英德市連樟樣板區均已陸續選點建成全市第一批實行股份合作制管理和運營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政策為各試點探路前行提供了指引。今年6月,清遠出臺全市首份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政策,為推進廣清接合片區清遠片區建設、落實農村“三塊地”改革、指導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規范入市奠定了政策基礎。

此前印發的《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清遠市(片區)實施方案》,明確了清遠片區的10項試驗任務。其中提到,依托鎮級農村土地整備平臺,建立碎片化土地置換、連片整治整合制度,以托管方式整合轄區內碎片化集體建設用地;探索依法把有償收回的閑置宅基地、廢棄或低效的公益性建設用地轉變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

“片區內土地資源有限,分布較碎片化,這就要求我們的產業經濟產值要高、質量要高。”在廣東省政協委員、廣州中醫藥大學高級工程師邱灼雄看來,清遠可依托豐富的綠色生態資源,利用廣清區域內航空港、高鐵等現代化交通優勢,將高品質的農產品、花卉等產品送出去,降低運輸時間成本,增加產品附加值,通過走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推動廣清接合片區城鄉融合發展。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