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訴背后9個月的艱辛維權路——對話“老人推倒摩托車案”車主|環球快看

2023-03-25 18:34:06    來源:揚子晚報    

3月24日下午,廣受關注的“老人推倒摩托車案”一審有了最終結果,被告賠償車主摩托車車損16704元。車主陳先生這場持續9個月的維權事件終于以勝訴落下帷幕。2022年6月,家住上海的陳先生停放在小區的摩托車被一位老人故意推倒損壞,視頻在網絡上引發關注。警方在去年8月立案,檢察院也已提起訴訟,后涉案老人于2023年1月24日去世。2月5日,該案終止審理。2月20日,陳先生正式對老人的兒子提起民事訴訟。案件判決前后,陳先生多次接受紫牛新聞記者專訪,“9個月的努力沒有白費,法律還了我一個公道,希望大家都能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

老人推倒摩托車的監控視頻畫面

在網上聽到很多正義的聲音


(資料圖片)

怕父母擔心偷偷堅持維權

紫牛新聞記者:維權期間為什么會在多個社交媒體平臺持續更新事件進展?

車主陳先生:因為我覺得互聯網的意義在于記錄、分享,分享我作為案件親歷者的經歷,能夠讓更多人學習遇到此類事件的經驗,需要走什么程序等等。

紫牛新聞記者:在去年6月事情發生之初,你第一次受到輿論關注,當時的感受是什么?

車主陳先生:那時候就感覺世界上正義的人還是很多的,也堅定了我一定要拿到公道的決心。最開始我沒有想過會走到上法庭,只是想要對方一個態度,我是十分愿意接受和解的。

紫牛新聞記者:你的父母對這件事是什么態度?

車主陳先生:事情剛發生的時候,我父母出于安全考慮不想讓我堅持維權,當時我怕他們擔心就假裝答應了下來。但是后面老人去世的時候,父母無意間看到新聞報道才知道原來我一直沒有放棄。

他們當時就跟我說:“沒想到你還在堅持,你是正義的,我們會支持你,但一定要保證自己的安全。”

紫牛新聞記者:其實老人獨居、腿部又有殘疾,在外人看來還是比較可憐的,你有因此想過放棄嗎?

車主陳先生:其實我一直覺得老人挺可憐的,這件事最大的問題就是她監護人也就是她兒子的態度,她兒子對自己的母親缺乏照顧和關心。我是一直愿意接受調解的,但是我這9個月連她兒子的面都沒有見過,正是他們的這種態度,才把我逼到不得不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車主陳先生開庭前夜接受記者專訪

曾遭遇網暴險些抑郁

輿論壓力嚴重影響工作生活

紫牛新聞記者:老人去世以后,網上出現很多諸如“人都去世了,還有必要不依不饒嗎”這樣的聲音,你是如何看待的?

車主陳先生:我認為年齡不是違法的理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不然法律意義何在。有人可能會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去評判我,但他們從來沒有想過這件事到底是誰對誰錯。

紫牛新聞記者:在維權的這9個月過程中,輿論對你產生了哪些影響?

車主陳先生:對我的工作和生活影響都很大。我現在已經失業有一個多月了,對我經濟上也造成了很大損失。其實我的領導和同事在這件事上都挺支持我的,但是自從老人去世后我身上的輿論壓力特別大,工作上經常出現失誤,收入也因此大打折扣,只能先離職慢慢調整自己。

我當時收到了很多惡評,說我“不得好死”“老人半夜會來找我”,甚至詛咒我,由于精神壓力過大,經常失眠、做噩夢,也會陷入自我懷疑的抑郁狀態,有兩三個月的時間每天早上洗漱的時候都會流鼻血,但在醫院沒查出任何問題。

紫牛新聞記者:由于你的維權經歷,會擔心以后對找工作有影響嗎?

車主陳先生:最近因為開庭時間確定之后,我心里也舒緩了許多,也開始慢慢重新找工作了。最近也經常有HR在面試過程中認出我來,他們還都挺認同我的做法,但是有些公司也會認為我是一個較真的人,可能會在選擇錄用我時存在一些顧慮。

陳先生開庭當天接受記者專訪

終于拿到了法律的公道

維權過程意義很大,呼吁大家拒絕道德綁架

紫牛新聞記者:隨著受到的關注越來越多,在9個月的維權過程中會有一種社會責任感嗎?

車主陳先生:是有的,因為很多人支持我,我也覺得我做的這個事是有意義的,包括很多人也會說我這個事會推動法治的進步,如果真的是這樣我特別開心,這也是我一直堅持的原因之一,我想通過我的例子給后面的遇到像我這種情況的人一些參考。

紫牛新聞記者:9個月的維權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車主陳先生:最常見的情況就是違法的老人年紀大、孩子年紀太小、精神狀況異常,其家人和監護人以此推脫責任,導致受害人沒辦法維權,但我們現在是一個全新的時代,需要全新的思想來破除這些舊觀念,要拒絕道德綁架。

紫牛新聞記者:庭審結束后知道判決結果的感受是什么?

車主陳先生:9個月的努力沒有白費,法律還了我一個公道,希望大家都能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讓大家知道年齡不是違法的理由。再后面就是一個執行的問題,可能還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

紫牛新聞記者:現在這個案子已經暫時告一段落,你對以后的生活有什么打算?

車主陳先生:還是想盡快恢復到事發以前的生活狀態吧,盡快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懷念以前生活開開心心的日子,自從事情發生之后,生活上感覺特別壓抑。

(圖片視頻來源:記者拍攝)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徐韶達 上海報道

校對 王菲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